汪曾祺美文中的汪氏家宴,总有一样让你
2022/10/12 来源:不详汪曾祺的文字色香味俱全,充满烟火气息。据说,在他的家乡高邮,由政府出面,通过对汪老美食文字的考索,并请汪曾祺的家人担任顾问,还原汪氏推崇的本真内味,推出汪氏家宴,深受游客喜爱,成为当地的一张旅游名片。今天,小编根据汪老的文字,也推出一桌“汪氏家宴”,以飨各位读者。
蒲包肉
蒲包肉,也称樊川小肚。是江苏省高邮的一道汉族传统小吃,也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当地一道汉族传统小吃,属淮扬菜菜系,一直可以追溯到清代早期,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汪曾祺先生曾在他的小说《异秉》里,提到过一种叫做蒲包肉的熏烧食品,而高邮人别出心裁地用蒲包与肉馅制作美食,堪称一绝,不仅可保留清香,而且便于旅途携带。
蒲包与肉馅相得益彰的搭配,颇具浓郁的田园情趣。蒲,俗称蒲草,一般生于水边。北宋著名诗僧道潜有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之佳句,亦诗亦画,饶有趣味。据说,蒲之嫩芽可作菜;根茎含淀粉,可酿酒;叶片晒干可织席子编扇子等;花粉称蒲黄,用作止血药。
咸菜
咸菜可以算是一种中国文化。西方似乎没有咸菜,我吃过“洋泡菜”,那不能算咸菜。日本有咸菜,但不知道有没有中国这样盛行。
——摘自《咸菜与文化》
咸鸭蛋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摘自《端午的鸭蛋》
油条塞肉
汪曾祺先生对油条有个创新,将它做成了一道菜,菜名:塞肉回锅油条。说起来也简单,只需将油条切成一寸左右的段子,掏出瓤子,塞入肉蓉、葱花、榨菜末,下锅一炸,酥脆香溢,他说:“嚼之声动十里人。”
汪公子汪朗说,老头子这个菜其实是江浙油炸响铃的翻版,把裹馅的豆油皮换成了油条,不管怎么说,油条成菜,是汪先生的温情创举。
祖母斋
祖母斋,是一道素什锦,考据自汪老文章中对祖母的回忆和描述。先将绿豆芽去根,豆腐干、白菜、香菇、猪腿精肉均切成丝。炒锅上旺火,放油烧至六成热,下肉丝煸炒,加入黄花菜、豆腐干、笋丝、香菇、白菜煸炒,加酱油、白糖、味精、精盐煸炒至透,再下入绿豆芽、豌豆苗略煸,放入水淀粉炒合,再放入韭芽搅拌均匀,淋上麻油即成。
汽锅鸡
中国人很会吃鸡。广东的盐煸鸡,四川的怪味鸡,常熟的叫花鸡,山东的炸八块,湖南的东安鸡,德州的扒鸡……如果全国各种做法的鸡来一次大奖赛,哪一种鸡该拿金牌?我认为应该是昆明的汽锅鸡。
是什么人想出了这种非常独特的吃法,估计起来,先得有汽锅,然后才有汽锅鸡。汽锅以建水所制者最佳。现在全国出陶器的地方都能造汽锅,如江苏的宜兴。但我觉得用别处出的汽锅蒸出来的鸡,都不如用建水汽锅做出的有味。
这也许是我的偏见。汽锅既出在建水,那么,昆明的汽锅鸡也可能是从建水传来的吧?
原来在正义路近金碧路的路西有一家专卖汽锅鸡。这家不知有没有店号,进门处挂了一块匾,上书四个大字:“培养正气。”因此大家就径称这家饭馆为“培养正气”。
过去昆明人一说“今天我们培养一下正气”,听话的人就明白是去吃汽锅鸡。
“培养正气”的鸡特别鲜嫩,而且屡试不爽。没有哪一次去吃了,会说:“今天的鸡差点事!”所以能永远保持质量,据说他家用的鸡都是武定肥鸡。
鸡瘦则肉柴,肥则无味。独武定鸡极肥而有味。揭盖之后,汤清如水,而鸡香扑鼻。
——摘自《昆明的吃食》
干烧鳜鱼
鳜鱼是非常好吃的。鱼里头,最好吃的,我以为是鳜鱼。刀鱼刺多,鲥鱼一年里只有那么几天可以捕到。堪与鳜鱼匹敌的,大概只有南方的石斑,尤其是青斑,即“灰鼠石斑”。鳜鱼刺少,肉厚。蒜瓣肉。肉细,嫩,鲜。清蒸、干烧、糖醋、作松鼠鱼,皆妙。氽汤,汤白如牛乳,浓而不腻,远胜鸡汤鸭汤。
我在淮安曾多次吃过“干炸鯚花鱼”。二尺多长的活治整鳜鱼入大锅滚油干炸,蘸椒盐,吃了令人咋舌。至今思之,只能如张岱所说:“酒足饭饱,惭愧惭愧!”
——摘自《鳜鱼》
汪豆腐
“汪豆腐”好像是我的家乡菜。豆腐切成指甲盖大的小薄片,推入虾子酱油汤中,滚几开,勾薄芡,盛大碗中,浇一勺熟猪油,即得。叫做“汪豆腐”,大概因为上面泛着一层油。用勺舀了吃。吃时要小心,不能性急,因为很烫。滚开的豆腐,上面又是滚开的油,吃急了会烫坏舌头。我的家乡人喜欢吃烫的东西,语云:“一烫抵三鲜。”乡下人家来了客,大都做一个汪豆腐应急。
周巷汪豆腐很有名。我没有到过周巷,周巷汪豆腐好,我想无非是虾子多,油多。近年高邮新出一道名菜:雪花豆腐,用盐,不用酱油。我想给家乡的厨师出个主意:加入蟹白(雄蟹白的油即蟹的精子),这样雪花豆腐就更名贵了。
——摘自《豆腐》
总之,汪氏家宴”有五大特点,可以概括成“五常”:
平常,看起来平平常常,做起来简简单单,吃起来回味无穷;
家常,家家都可做,家家都会做,家家都吃过,习以为常;
正常,一年天,来客不用忙得不亦乐乎,可以和客人边谈边制作;
反常,这是汪氏家宴的独到之处,反其道而行之,别人都用干面做饺皮子,唯“汪氏家宴”却用精瘦猪肉做饺皮子;
非常,想象力、创造力非常丰富,例如油条塞肉,这在全国八大菜系中也是少见,是汪曾祺的专利产品。
小编觉得,这既平常又不平常的”汪氏家宴“,我们也可以回家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