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蝗灾频发,古人是如何消灭蝗虫和

2023/3/12 来源:不详

观景说史

序言:

自年12月以来,东非经历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现在蝗灾已经蔓延至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场大规模蝗灾的爆发,已经严重威胁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成为了年世界上重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多个国家因为蝗虫的入侵而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蝗灾不但是现如今令人头疼的问题,在我国古代,蝗灾就位列农业社会三大灾害之一(水灾、旱灾、蝗灾)。

蝗灾

蝗灾在中国历史上时有发生

蝗灾在中国古代并不少见,从夏商时代开始,中国就有蝗灾的记载,特别是到了宋朝之后,蝗灾爆发的频率也越来越快。

根据《中国飞蝗生物学》一书统计,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多年历史里,“大规模的蝗灾达到次,平均3年发生一次。”

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一书统计:“秦汉时期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蝗灾困扰的地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也有分布,灾情严重时可能遍及整个黄土高原。

小小的蝗虫给古代人类社会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公元年,北宋大中祥符九年,这一年年初,北宋各地就时不时传来发生蝗灾的消息,最后连京畿重地开封府周围也没能幸免。“京中蝗蝻颇多,闻城西隅有田家粟止数亩,睹蝗至相顾而泣。”——《续资治通鉴长编》

—张师正在《括异志》中所描述年蝗灾发生时的惨状:“熙宁甲寅、乙卯岁,天下蝗旱,至父子相啖者,真禽兽之不若也。悲夫!”

爆发大规模蝗灾后,接下来的就是粮灾。农民没有粮食就容易造成流民现象的发生,产生巨大的社会问题并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古代社会,大灾之年更容易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原因所在。

古人对蝗虫的认知

“螽斯,蝗属,长而青,长角长股,能以股相切作声,一生九十九子。”——《诗经·螽斯》

蝗虫是群居的害虫,单个的蝗虫并不可怕,之所以会成为古代农业社会时期的三大灾害之一,是因为它们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大学者朱熹认为蝗虫一生能繁殖九十九子。

蝗虫产卵

古代有鱼虾化蝗虫和戾气化蝗虫之说

鱼虾与蝗虫互化之说:古人觉得蝗虫在外形上与水里的鱼虾是非常相似的。汉代时,就有蝗虫化虾的说法,“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东观汉记》

“鱼螺变为虫蝗,故以属鱼孽”——《类书集成》

“前年大旱河草黄,草中鱼子化飞蝗。”——晁补之《跋遮曲》

到了科技比较发达的宋朝,这个观念更流行,我们可以在很多书画中看到蝗虫与虾互相“化身”的记载,例如在祝穆《事文类聚》、在彭乘《墨客挥犀》、李昉等人《太平御览》中的都有这种现象。

戾气化蝗虫之说:东汉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中提出了战争是造成蝗灾的主要原因,因此一些古人相信“干戈之后,必有螟蝗”。

“蝗之为孽也,盖沴气所生”——《太平广记》

“蝗灾每见于大兵之后,或云乃战死之士冤魂所化。”——《鹤林玉露》

蝗虫被神化之后,人们在遇到蝗灾的时候,竟然用祭神的方式来乞讨蝗灾快点结束。因此在宋朝的时候还专门有祭“蝗神”的

“庆历四年六月,天下螟蝗颇为民物之害,乞京师内外并修祭酺。”——《宋会要》

祭祀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消灭蝗虫还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办法,古人想出了各种消灭蝗虫、预防蝗灾的办法,我们一起去看看。

捆蝗图

古人在没有农药的情况下,是如何对蝗灾进行治理的?

①:诱杀火烧蝗虫法

古代人在最初是用扑打方式来对付蝗虫,但这种方法不利于对付大规模爆发的蝗灾,因此人们想出了用火焚烧的办法。用火焚烧是对蝗虫以及蝗虫卵和幼虫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蝗虫的幼虫在还没有长翅膀之前,为了生存,它们会拼命地咬食植物叶茎活命,在蝗虫幼虫密集处放火焚烧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唐朝开元年间,面对席卷而来的大蝗灾,姚崇下令用“篝火灭杀法”,短时间内就遏制了蝗灾。

②:以蝗易粟法

为了调动老百姓积极参与到治蝗灭蝗的行动中来,宋朝时推行了一种制度——“以蝗易粟法”

宋仁宗时规定:“去岁飞蝗所至遗种,恐春夏滋长。其令民掘蝗子,每一升给菽米五斗。诏诸路募民掘蝗子,一升给二十钱。”

宋神宗时规定:“有蝗处委县令佐亲部夫打扑。如地里广阔,分差通判、职官、监司提举。仍募人得蝻五升或蝗一斗,给细色谷一升;蝗种一升,给粗色谷二升。”

宋朝时期推行的“以蝗易粟法”,明码标价了捉到多少蝗虫可以换取不等的钱财或者粮食,这极大地调动了老百姓们参与到灭蝗行动中来的积极性。

蝗灾

③:利用蝗虫天敌进行灭蝗

宋朝时期颁布过许多“禁捕蛙令”这样的禁令,目的就是为了要保护蝗虫在自然界里的克星,防止蝗灾的发生。

公元年,北宋大中祥符9年,发生了一场蝗灾,大臣李士衡在上朝时上奏说:“河北螟虫多不入田亩,村野间有蚁食之。又蝗飞空中,有身首断而殒者,有自溃其腹,有小虫食之者。”——《续资治通鉴长编》

蝗虫主要天敌非常的多,例如:鸟类、鸲鹆、蛙类、蟋蟀、蚁、蛾、鸡、鸭等都能成为“食蝗”大军中的一员。这些蝗虫天敌虽然不可能让蝗虫绝迹,但却可以让蝗虫繁殖速度减慢,达到预防蝗灾发生的效果。

④:种植预防蝗虫的植物

蝗虫除了害怕天敌之外,还不喜欢接近麻类以及各种豆类植物。贾思魏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86个粟的品种中有14个是“免虫”品种。董渭的《救荒活民书》中提到蝗虫不食豆苗的特性,让民众广范种植豌豆,以避蝗害。

如今传世的许多治蝗专书都有类似记载,这些书籍中总结出除豌豆之外,还有绿豆、豇豆、芝麻、薯蓣以及桑、菱等十多种蝗虫不食的作物。

蝗虫

公元年蝗灾爆发后,宋真宗与宰相王旦讨论蝗灾的情况。当时他对王旦说:“诸路使臣言,飞蝗多不食豆苗。”王旦回答:“前月蝗飞度河北,乡民方备焚扑,连夕西北劲风,由是不及远自澶以北少害稼者。今麻、豆坚实,不复为虑矣。”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就有意识地多种这类作物以对付蝗虫。——《续资治通鉴长编》

⑤:去除虫卵法

根据《宋史》的一些记载,在冬季,农民们要去寻找蝗虫滋生地,发现后及时处理。后来的《治蝗全法》总结了宋代以来“去除虫卵”的一些经验写到:“凡是蝗虫虫卵滋生的地方,地上常有蜂巢一样的小孔,必须果断挖土铲除。”到了明朝的时候,农民们开始发明了一些专门对付虫卵的土“农药”,比如“百步草浓汁”、”“陈醋混合液”等。

在运用除虫卵的方法来预防蝗灾时,农民们认为这个方法不但耗时费力,效果还不好,在此基础上而发明了垦荒去蝗法。冬季的杂草是害虫越冬和生息的重要场所,农民们在冬季去除杂草,把地进行耕耘,让蝗虫以及虫卵没有藏身之处。

蝗虫

结束语:

古代由于农业技术的不发达,在预防蝗灾上,虽然是用到了很多的办法,但基本上都是靠人力去进行灭蝗,因此所起到的控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蝗灾还是经常出现。自从农药在中国普及后,蝗虫的数量在逐渐的减少,偶尔某地有发生蝗灾的趋势,使用人工洒药和飞机喷药相结合的方式,蝗灾很快就会被扑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