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国企老总辛酸童年过往成就了后来的我
2023/6/16 来源:不详昔日职场上风光无限、叱咤风云的国企老总,回忆过往人生经历。人生没有白吃的苦,白走的路。之所以生命中曾经有着这些炯然的经历,才成就了日后耀眼的传奇人生。
75岁王总自述:
我家位于桐柏山南麓隶属湖北省,随州万和镇沙河乡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屋脊塆。父亲没读过书,升大的字不识一斗,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种地砍柴就是他的日常。。。
长期劳累微驼的腰里总是别着个用竹子做成的旱烟袋,镶满各色菱形花边的铜片,尖上串镶有两个高粱粒大小的铜头,铜的烟窝,铜的烟嘴,挂着一个绣花的装烟叶的布袋,很是讲究。也是村里男人们炫耀攀比的家事。
给人让烟前装好一袋烟叶,用手抹擦一下烟嘴,连同麻杆火礼貌地递给他人吸。外出解决火的问题,需要一个长方形钢的火镰,击打一块微红的火石,让溅出的火星点燃麻杆上早先熄灭的黑碳头。家里还有一个白铜的水烟袋,不怎么用,被小伙伴轮流拿来耍玩。
抓点陶罐里的烟叶,点上麻杆火,模仿大人的样子咕嘟嘟吸上两口,呛得直咳嗽。有时不小心把里面的水洒了出来,黄黄的,有股刺鼻的味道。
水灌多了,便容易把水烟袋里的的水吸进嘴里,苦涩还满是烟味。父亲割麦子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快手,砍柴的速度很快,就是柴捆不讲究,长长短短不大整齐,常常被人笑谈。
父亲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山,甚至没有去过随县县城。这里的人采买走路去五里外的沙河店街上就够了;买更贵更稀缺一些的东西,或者快过年过节了,逢热集或者扯布做衣裳,他们才会去十二里外的万和店,来回徒步总要大半天。
也会买不少东西回来,但总没有我们想吃的糖块和糕食。我第一次吃苹果大概有六七岁了,那是跟仲民去万和店他父亲那玩,他父亲给人家做木工活,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个。对那个洋味道我至今仍然记得。还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个削铅笔的小刀。
一九五九年,由于上面派到我们大队驻队干部,浮夸粮食产量,粮食上交多。队里吃大食堂粮食损耗大,没法维持下去散伙了。
加上自然灾害影响,到了冬天,家家粮食青黄不接。我家里喂养的留着下蛋的几只鸡,也被后院外号鸭子毛他哥,夜里翻墙全偷去吃了。
为这件事他内心愧疚不安,几年后曾到我们家道歉,得到母亲的原谅。当时家里断粮,队里分配每人每天四两稻谷的定量也没有了保障。
能吃的野菜、树叶、都被吃光,后来能吃的榆树皮都被人们剥光,剩下白花花的树干。稻糠碾成面,和着些榆树皮面、野菜、树叶,再放些盐吃。
但是因为稻糠过于粗糙沾肠不下,拉不出大便。老三明贵疼得直叫,母亲让他趴在门坎上,用头上别的银簪帮着一点点往外挑。
榆树皮面吃多了会引起全身浮肿。哥哥在沙河店上学也只能带些榆树皮粉,用开水冲调充饥。有的偏僻地方,缺粮情况稍微好些。
哥哥在沙河店上高小,他七大队同学好奇,用大米换榆树皮粉去尝鲜,大哥把大米省下来,拿回家给父母弟弟们熬粥喝。
一九五九年出生的老四国新,妈妈因吃不饱没有奶水,只能喂些用小陶罐煮得稀烂的米粥。老师们饿得无力教书,学校停课了。
小孩们到田间地头抽些毛叶、长长苔、揪豌豆苗充饥。父亲去了北方,讨要到两袋剩馍头,路上遇到抢劫的,赶紧把袋子藏到露出土面的破棺材里才躲过了一劫,这些发霉的馍片省着吃也挨过了一些日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