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妖说丨你以为痛风就是喝酒吃导致的
2023/9/23 来源:不详专家详细介绍白癜风丸说明书 http://m.39.net/news/a_9251808.html
在贴秋膘的日子里,
悄悄又打卡了一家火锅,
不能爽约又应了海鲜约饭,
馋了忍不住又点了顿烧烤......
几顿大餐把酒畅谈之后,
关节迅速红肿疼得无法着地,
这恐怕得过痛风的人都经历过。
痛风一旦发作,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便是“忌口”。的确,痛风的发作与吃喝脱不开关系。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即便戒了酒,并且在吃的时候很小心,但还是防不住痛风来袭。所以,痛风真的只是喝酒+吃导致的吗?
什么是痛风
痛风的本质是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内析出造成炎症,因为有炎症所以患者会感到的疼痛、红肿。这些结晶就好似容嬷嬷的针一样扎在敏感的关节间隙,痛风的痛苦程度可想而知。都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命。”而痛风的疼痛据悉要比牙痛厉害10倍。
近半个世纪以来,痛风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明显增加。各大研究纷纷指出:是生活方式的巨变导致了痛风发病率的增加。
那么问题来了,痛风和生活方式相关,但是“生活方式=酒+吃”吗?其实,很多痛风并不是喝酒+吃出来的。
痛风与基因
全球流行病学显示:一些岛屿上的原著民族痛风发病率最高,并且难以用生活方式解释其原因。并且,一些有先天基因异常的儿童,即便饮食注意也会从很小就开始发作痛风。另外,由于雌激素对于尿酸排泄有促进的作用,男性得痛风的几率会比女性更高。
痛风与吃
痛风追根究底就是尿酸高,而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
食物中的嘌呤水平确实存在高低之分:
(1)肉类大部分都属于中(每g食物中嘌呤含量为-mg)到高嘌呤(每g食物中嘌呤含量为-mg)的范围,其中内脏比肉的嘌呤更高;
(2)海鲜类食物的嘌呤整体更高,大部分在高嘌呤到超高嘌呤(每g食物中嘌呤含量大于mg)的范围;
(3)非动物类食物中,菌类和海带类的嘌呤含量比较高,特别是干蘑菇、干海带或者海带汤;
(4)蔬菜,基本属于低嘌呤含量(每g食物中嘌呤含量为50-mg),而蔬菜中欧芹(一种香菜)的嘌呤含量最高,可以达到每g含mg嘌呤,而豆苗和菠菜的嘌呤含量属于中到中高。
但是嘌呤含量不等于实际上患痛风的风险,所有的研究都没有发现摄入高嘌呤的蔬菜会增加痛风风险。
并且,嘌呤是组成人类遗传物质的DNA和RNA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细胞代谢的地方就有嘌呤。人体中自身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的嘌呤占了每日尿酸的70%,从膳食中的含嘌呤食物仅占30%。
同时,让低嘌呤成为最主要的饮食指导也并不现实:
(1)对于低嘌呤膳食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在国际上关于痛风的指南中,都只是推荐适当的限制高嘌呤的食物,但并没有为嘌呤的摄入制定一个上限,这是因为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中都含有嘌呤,所以“无嘌呤”饮食几乎是不可能的,很难量化实际摄入的嘌呤。
(2)低嘌呤膳食在实践中很难实现
g鸡胸肉中含有mg嘌呤,再加上2两米饭的嘌呤大概在30mg,一顿正常的饭就已经不能算是“低嘌呤”膳食了。
尚不论这样的膳食对于大部分人都不现实。更何况很多痛风患者都是青壮年男性,本身就吃得多并且需要营养,一味地让他们“忌口”是不现实的。
痛风与喝
现在很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痛风不止是吃出来的,更是“喝”出来的。除去我们都知道的酒或含酒精饮品:
根据上图可以看见:相对于只多吃肉和多吃海鲜的人,同时还喝酒的人痛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含酒精的饮料,特别是啤酒富含鸟嘌呤,和痛风发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像酒精这样富含嘌呤的饮料和虽然本身不含嘌呤,但在人体中会被代谢成为嘌呤的果糖,也会让尿酸水平升高。
痛风的发生,含糖饮料的“功力”也很强大。
研究者发现,近50年的痛风发病率骤增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增加呈平行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见,在过去30年,美国的果葡糖浆人均摄入量呈升高趋势,而痛风的患病率同期也在提高。
一份来自于美国大型流行病学队列——护士健康研究也显示:
每天喝2份或更多的含糖饮料,会让痛风发作的风险变为每月仅喝1次含糖饮料的2.3倍,这还是发生在不容易发作痛风的女性中。而多吃肉和多吃海鲜仅会让痛风的风险升高至1.48和1.64。
可见喝含糖饮料对痛风的影响比肉类和海鲜更严重。
那么,是不是痛风就不能吃含有果糖的水果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研究发现:水果中的果糖并不会增加痛风的风险。
原因可能是水果中的植物营养素、膳食纤维等减缓了果糖的吸收,或改变了果糖的代谢,而且水果中的维生素C本身还可能减少痛风的风险。但果汁可能会轻度升高痛风的风险,所以痛风的患者也不建议多喝。
除却含糖饮料和酒精饮料,因为嘌呤能溶于水,所以痛风的人不能喝汤太多,还一定要学会喝水将嘌呤排出体外。
这份痛风科普指南大家看完了吗?文章的最后,小妖祝大家能远离痛风的侵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