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卷三卷四第12集
2023/2/28 来源:不详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
第十二集
陈愫汎老师主讲
台南极乐寺
/7/11
本集经文
下面这边这里是以季节来代称酒的,以季节代称酒。早在春秋的时候,人们大概都会在秋冬的时候酿酒,经春始成,就是到春天的时候它才会酿好,所以常说春酒。后来以春命名的酒有很多,像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诗中就写到“老春”,“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酿酒的走了,他要去哪里买酒?老春。刘禹锡也写到,在《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讲到“鹦鹉杯”。鹦鹉杯是一种用鹦鹉螺所制成的酒杯。“中箬下春”,这个字念作ㄖㄨㄛˋ,竹叶的意思,箬。韩愈《感春四首》里边写到“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陆游诗里边“玻璃春满琉璃钟,宦情苦薄酒兴浓。”这里边的“箬下春”、“抛青春”、“玻璃春”,这些都是酒名。现在以春命名的,像“剑南春”、“鉴河春”、“景阳春”这些都是。在古诗里边我们看到这些以季节代称的,我们看到几位就是以春,就是春酒,春天始成。我们就是在秋收的时候会把它酿酒,谷物成熟之后才有东西可以酿,在来春的时候就可以喝了,所以我们常常说喝春酒。
这边是以官职代称的。像刚有跟大家所提到的“青州从事”跟“平原督邮”,就我们刚有提到的。这边特别引用下边的皮日休,皮日休《醉中寄鲁望一壶并一绝》。鲁望就是陆龟蒙,送他一壶酒,又写了一首诗,一绝。他很特别,皮日休自己在喝酒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喝很孤单,就想到他的好友陆龟蒙大概也很想喝一杯,就兴起,又托人送了一壶酒去给他。他说“醉中不得亲相倚”,自己喝醉了,但是你又不在这边,醉中不得亲相倚。“故遣青州从事来”,于是就送美酒过去问候一下。这边就有用到青州从事。刚我们介绍到青州从事、平原督邮,这是晋朝的时候,晋朝人所讲的。在这边你就看到,唐朝人在引用这些的时候,就有看到青州从事,青州从事这就是酒名。这个也是必须,我们中国文化实在太渊博,一些讲的话,特别把它引那几句、那几个字来作替代,你就必须要去了解一下,这些词汇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它的典故来由需要去了解一下,我们之后才能有办法去理解,有的时候在读诗的时候才能够去了解。
下面备注这个地方,这就是前面这边,“门巷寥寥空紫苔,先生应渴解酲杯”,写到他自己喝醉了,自己孤独的在那边喝,想着您大概也很渴望喝一杯,所以就把它送一壶过去。“醉中不得亲相倚,故遣青州从事来”,就送去一壶酒给您。这是以官职代称。另外以功用代称的酒,我们也是常在古诗里边会看到。像在春秋的时候,我们劳动人民就会唱出“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为此春酒就刚讲的,“以介眉寿”,它的功用可以介眉寿,就是让人长寿。现在医学也有谈到,不能过量,它就有一个疏通血路的这样的作用。在《诗经.豳风.七月》里边有这样讲到。所以酒可以延年益寿,因此又被称为千岁药,被称为千岁药。苏轼《浣溪纱》里边“玉粉轻黄千岁药”,就指到酒,“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前面那两句都是描述酒的样貌,我们刚刚不是有讲到青黄,黄色的,“绿蚁新醅酒”这些,“雪花浮动万家春”,雪花,酿酒不是会起泡泡吗?“醉归江路野梅新”,野梅,长在路边的梅花正开着。
又因为饮酒能够使人舒筋活血,四体融会,所以又叫做“天禄大夫”。《青异录》里边记载到“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所以我们以后看到天禄大夫,这个指到的是酒。
另外古人也常藉酒消愁,所以又称为“扫愁帚”,把愁扫去的扫帚;还有“销忧药”,销忧,把我们的忧愁给消除掉、消融掉的这样的药。苏东坡《洞庭春色》里边就讲到“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白居易有《劝酒寄元九》,元九就是元稹,他讲到“俗号销愁药”,也叫做销忧药,“神速无以加”,这个很神速,“俗号销愁药,神速无以加”,很快很快。这是就酒里边的功用,我们在诗里边也会看到这些词语。
我们再往下看一下,“五斗解酲,刘伶独溺于酒”,我们刚刚也一直都看到刘伶这个人,“两腋生风,卢同偏嗜乎茶。”
“五斗解酲”,五斗解酲是什么?我们先看一下下面的注释。五斗解酲,“酲”的意思是酒后神智不清叫做酲,喝酒喝到酩酊大醉,神智不清了,这叫酲。晋朝刘伶很喜欢喝酒,我们刚有讲到,常常对他的妻子戏称说,喝五斗酒才能够解酒瘾,就是喝了五斗才能够解酒瘾,把酒瘾给解掉,才能够神智清楚的意思,所以叫做五斗解酲,就是这样来的。这是“刘伶独溺于酒”。
下面这边这个“刘伶”,晋朝竹林七贤之一。我们再复习一遍,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因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在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以嗜酒著称,这个刘伶,著有《酒德颂》。我们之前也有谈到“阮籍青白眼”,青眼是正视,看你看得起用青眼看你,瞧不起他就用白眼看人,青白眼。这边刘伶这个是酒。
“两腋生风,卢同偏嗜乎茶”,两腋生风,喝过茶之后两腋就生风,那种感觉大概要很用心去喝。卢同的《七碗茶歌》,记得好像王老师有跟大家分析得非常仔细。这是卢同,唐代诗人,号玉川子,济源人,祖籍在范阳,年轻的时候隐居在少室山,家里边很贫穷,但是他很喜欢读书,不愿入仕为官。一生爱茶成癖,在《济源县志》里边就记载他在济源县的时候,经常在玉川泉这个地方汲水烹茶,所以就自己自号为玉川子。他以一曲《七碗茶歌》名扬四海,自唐以来,这首茶歌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还是传唱不衰。
下边里边的最后一句,“七碗吃不得也。”黄色的地方就是七碗茶诗,前后是它的全文,就不跟大家作解释了。直接看到第一碗到第七碗,念一下给大家再回味一下,“一碗喉吻润”,一碗喝下去喉吻润,喉咙跟嘴巴都很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个好喝茶已经出神入化了,才能够感觉这样,我们喝了好多也没感觉这样。这是他很有名的七碗茶诗,王老师有特别跟大家介绍到前后这个地方它的来由,这边就不再跟大家赘述。
我们这边讲到的,就是“两腋生风,卢同偏嗜乎茶”,特别喜欢喝茶,七碗,喝到第七碗吃不得也,便觉两腋就习习清风生。
我们再往下看到这边,下一个一样讲到茶,“茶曰酪奴,又曰瑞草;米曰白粲,又曰长腰。”
我们前面也讲到白米曰玉粒,屈原所种,在归州所种的米非常的漂亮,似玉,像玉一样,所以也叫玉粒。这边的“米曰白粲,又曰长腰”,又谈另外一个。
我们先看一下上面的,“茶曰酪奴”。我们看到第一个注释“酪奴”这个地方,茶的别名。“北魏人好奶酪”,这可以念作奶ㄌㄠˋ,我们又有人念奶ㄌㄠˋ,也可以念作ㄌㄨㄛˋ。“戏称茶为酪奴,即酪浆的奴婢。北魏杨炫之”,这字念作ㄒㄩㄢˋ,《洛阳伽蓝记.正觉寺》有记载到了这么一段,“羊比齐鲁大邦”,羊比作齐鲁的大邦,“鱼比邾莒小国”,邾莒小国。“惟茗不中”,只有茗没有特别的称呼,竟然“与酪作奴”,变成是酪的奴婢。“彭城王重谓曰:‘卿明日顾我’”,你明天,卿明天来看我,你明天来看我,“为卿设邾莒之食,亦有酪奴”,这边就这样的一个词汇“酪奴”,就把它戏称为就是指茶,我为你准备邾莒之食,就是鱼,酪奴就是指茶叶。因此后来饮茗就叫做“酪奴”。
它另外又称为“瑞草”。瑞草就是指珍贵的、不常见的草,你看到它就会有吉祥之兆,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瑞草。我们说祥瑞、祥瑞,所以瑞草就是珍贵的草,是茶的别名。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它是指到灵芝。《尔雅.释草》里边就讲到苬ㄒ一ㄡˊ,苬芝,一个草字旁,再一个囚,苬芝。晋郭璞注里边讲道,“芝,一岁三华”,一岁里边三花,是“瑞草”。郝懿行的《义疏》里边,“〈郭注〉盖沿时俗符命之陋,以神芝为瑞草。”指到说这是沿袭习俗的符命之陋,就觉得以为服灵芝可以成仙的意思,所以就以神芝叫做瑞草,以为服灵芝可以成仙。唐朝杜牧《题茶山》里边,他就讲到“茶称瑞草魁”,后来我们就又把茶称为“瑞草魁”,瑞草魁就是指茶叶,是指茶。刚开始的时候瑞草指到的是灵芝,古人认为服了芝之后就可以成仙。
我们再下一个,看到“白粲”。白粲原来是秦汉的时候一种刑罚,女犯要为祭祀鬼神择米做饭,要择米,要把米挑出来,挑好米出来。《汉旧仪》里边,“秦制,鬼薪三岁,女为白粲者,以为祠祀择米也,皆作三岁。”在秦朝里边,做这样工作,就是被处罚,女犯被罚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就是祭祀的时候,祭祀鬼神让人帮他择米煮饭,三年,要做三年。
《汉书.惠帝纪》里边有记载到,“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这是什么?这是讲到“上造”,上造就是一个爵位的名称,秦汉爵位的名称。上造这个爵位是可以得到两宅地、配三头牛,还有蓄隶两个人,这是上造之爵。这算是还满低的了。“内外公孙”,内外公孙是指就是宗室侯王之孙。“内外”,就是内跟外,儿子的跟女儿的。内外公孙,宗室侯王之孙。还有“耳孙”,耳孙就是八世孙。有罪的话当刑及,有罪的话,那就是要被处罚的要去做的,被判刑,要去做什么?做这个城旦,还有舂。“城旦”跟“舂”,这两个就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刑罚。“城旦”是针对男犯人的刑罚,男生的刑罚,意思就是指,“治城”就是筑城,就是去盖城的意思,去筑城。“舂”是针对女犯人而言,它的意思就是“治米”,就是舂米的意思。
“白粲”这个就是指她要去治米,就需要去挑那个好米,为祭祀的鬼神择米做饭,白粲。后来我们说“米曰白粲”。
我们再看到这个“长腰”的地方。长腰,这个是稻米的品名,形状狭长。在李贺的诗《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里边讲到“长枪江米熟”。清朝姚文燮集注里边讲到“汉上呼米为长腰枪”,汉上,汉上就是地区名,大概就在湖北地区,湖北那些地方,他们叫米叫做长腰枪,简称为就叫做长腰。宋朝苏轼的《和文与可洋州园池》里边的第十二“劝君多拣长腰米”,这边劝君多拣,多去拣长腰米,“消破亭中万斛泉。”宋朝范成大的《劳畬耕》,那个字念作ㄩˊ,下边耕作的耕。里边它就讲到“吴田黑壤腴”,就是吴田这个地方“黑壤腴”,黑黑的土壤很肥沃,“吴米玉粒鲜”,吴米然后玉粒,所以这边玉粒就是指米粒长得很漂亮,像玉一样,后来我们叫玉粒就是指米。“长腰匏犀瘦,齐头珠颗圆”,这边的“匏犀”要特别跟大家讲一下,匏犀是形容到女孩子牙齿又白又整齐,像葫芦的籽。我们吃的那个葫瓜叫匏,切开那个籽里边,是不是一粒一粒,白色的排得很整齐?它都排列得很好、很整齐,很整齐,大小都很齐一。“长腰匏犀瘦”就是讲到那个长腰米,又白的,长得挺好的这样子。好,匏犀。“齐头珠颗圆”,就讲到长腰米的那个样子。他自己后来自注,就是他写这首诗,下面他自己有这样的一个注,“长腰米狭长,亦名箭子”,长腰米它的样貌,就是米的形状狭长,亦名箭子;“齐头白圆净如珠”,齐头、白圆、净如珠。“皆吴中米品也”,这些都是吴中、吴地这个地方的米。这是白粲跟长腰,所以这也是这地方的米,吴中的米长得这个形状就比较长一点。
米的种类非常的多,那个黏稠度也不太一样。上次到斯里兰卡去,回来时特别把他们的米给买回来,煮起来他们的米不黏稠,看起来也不像不黏稠的样子,但是煮下去就是一颗一颗的,用筷子很难夹。所以他们常常就是,他们吃就是用手抓,用手就很好抓了,但是用筷子真的还满,就是粒粒分明。台湾这边的米比就较黏稠一点,比较黏稠。所以光米的种类就非常非常的多,很多种,样貌也长得不一样。我们台湾这边也很多,有糯米,有长的、有圆的,糯米还有分长的跟圆的,后来我吃了一下,发现圆的比较好吃,我自己觉得圆的很Q,又不会一粒一粒,很Q,不错吃。这是长腰。我们再往下看“太羹玄酒,亦可荐馨;尘饭涂羹,焉能充饿。”
“太羹玄酒”,“太羹”是什么?传说中尧以肉汁做羹,不掺五味,叫做太羹。就是以肉汁做羹,不加五味,其他的什么辛辣一堆这些,称为太羹。“玄酒”是古代祭祀当中,当酒用的这种清水叫做玄酒,就是当酒用的那个清水。所以像我们家乡里边在拜拜的时候,有时候不是稻米酒,有时候是会用水代替酒,这个叫做玄酒。这个意思就讲到,太羹跟玄酒也是可以荐馨,就是指只要恭敬诚心,这些太羹跟玄酒都可以做祭祀用的。
这边特别跟大家讲一下,这个“荐”是敬献祭品的意思,敬献祭品叫做荐。这个“馨”是馨香的意思,就是指味道。为什么叫做“荐馨”?因为神灵是不受具体祭品的,他是只享祭品的香味,所以叫做荐馨。所以我就有听老人家讲说,在拜拜的时候不能盖盖子,要掀起来,因为鬼神神灵他们是闻味道的,闻味道,他不是具体去吃那个东西,他们是闻味道,就是那些食物的味道,所以都必须要把它打开的,要把它打开。像我们焚香,就是为神灵享用其香气,焚香那个香气。所以为什么这个叫做荐馨,就是指可以祭祀、可以拜拜的意思。祭祀祖先,就是不一定要用丰富的美酒美馔,只要诚意够,那用太羹玄酒都可以荐馨,着重在你的诚意。
再下来是“尘饭涂羹,焉能充饿。”好,尘饭跟涂羹,这个“涂”字就是泥巴的意思,用尘做饭、用泥做羹,这个哪能吃?这个不能吃,“焉能充饿”。尘饭涂羹,就是儿童游戏的时候用土、用泥做成的饭跟汤,这是不能充饥的。
好,我们再往下看这个“酒系杜康所造,腐乃淮南所为。”
刚刚一直已经有讲到杜康了,前面的部分没有跟大家讲那么清楚,想说下面的部分有列比较详细,因为这就专讲到酒,酒系杜康所造,所以就特别引一下他比较详细的资料。我们先看到“杜康”。这杜康,传说他有——年代有不一样的说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我们都觉得,我们都认为他就是酿酒技术的发明人。一说是黄帝时代的人,《世本通释》这本书里边讲到说,“杜康,黄帝宰人知康也”,就是黄帝的宰人,就是指负责药膳部,就是负责食物的这部分,“知康也”,知康就是名称,他的名字,“主粮食饮膳而能造酒”,就是专门负责——宰人就是专门负责这种粮食饮膳,这些吃喝这些的事情,能够造酒。“其后食于杜”,就是指后来封他在杜这个地方,“故称杜知康”,所以就叫他杜知康,“略为杜康”,这样的来由。“其胤皆主酒事”,其胤就是指他的,“胤”就是指他的后代子孙,“皆主酒事”就是也都做从事酒的,酿酒的这样的事情。酿出来的酒,“酒甘旨”,酿出来的酒都非常的甜美,很甜美。“故曰杜康旨浓,尧能千钟”,所以就讲到这么一句话,杜康酿的酒非常的浓厚,很醇厚,“尧能千钟”,尧一次能够饮千钟酒。“钟”字在我们古代里边,有的讲到是六斛四斗为一钟,有的说八斛为一钟,也有说十斛为一钟,这就各朝代的量器单位不同。能够千钟,大概指到就是酒量很好,这边主要在讲到就是说,他酿的酒实在太香醇了,很好喝,所以才——不好喝大概一杯都很难下肚,就是太醇厚了,很醇厚,所以能够千钟。有人也把千钟解释为就是千杯,盅,一个中间的中,再一个器皿的皿,千盅。这边千钟,也指千盅,就指千杯。好,所以我们常讲千杯不醉。
另外一说这是说是夏朝人,讲杜康是夏天子少康,对酒有研究,被视为酒神。《世本八种》增订本里边陈其荣讲“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秣酒。”这边就讲到,仪狄跟少康都是人名,就是“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把这些味道就是酿成,食物作酒,味道就改变了。“少康作秣酒”,秣酒是一些谷类的植物,后来也常给马吃的那些饲料,都是谷物。酿酒,我们古代最早就是以这些谷物做为材料。
然后再往下,这边下面这里《世本》,因为上次有特别跟你们谈到一些历史,《世本》有八种,这边有把它列出来让你们做参考,其实以后你们如果要进一步的去研究先秦时代的这些历史,这些是很好的,就是可以去参考、去看,有关于先秦时代的历史。
前面有讲到许慎《说文解字》里边讲到,“古者少康初作秫酒”,这个前面就给各位看过了。
这边是跟大家介绍,中国甲骨文里边很早就出现了这个酒字,跟酒有关的像醴、尊、酉这些都是,我们看到酉字边的,这就都跟酒有关,从这里边我们就可以佐证到酒的存在的历史是很久的。中国的这种文史资料里边记载的更是不胜枚举,尤其文人又特爱、喜欢喝酒,喝酒之后就觉得那种飘飘然,然后那种作诗的感觉就出现了,所以文人很喜欢喝酒的满多的,所以我们也会常常在他们的诗里边去看到了跟酒有关的名称。像《诗经.大雅》里边〈即醉〉,里边就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醉以酒,但是饱以德。《周易》、《周礼》、《礼记》、《左传》里边,这些书籍关于古代的酒俗的记载也很多,像“酒者可以养老”,前面跟大家介绍到酒的一个功用,还可以让身体血液循环好。还有《左传》像“酒以成礼”,这些都是说明了酒存在的多种用途,还有我们生活的习俗情形,息息相关,这个酒,在中国历史是非常非常的久,像现在我们拜拜也都会,在祭拜祖先还是会用酒这个东西。我们中国商周时代,祭祀祖先的这种习俗很早就有了。
好,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腐乃淮南所为”。“淮南”是谁?这个是淮南王刘安,淮南王刘安,刘邦的孙子。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腐”,腐就是豆腐,豆腐。据说是汉代刘邦的孙子刘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的。为什么会发明这个东西?这个里边就是相传说,他在淮南八公山里边炼丹,不小心就将石膏混入豆浆里边,就变成豆腐了。因此安徽淮南有中国豆腐之乡的一个美名。
在《本草纲目》就有记载到,它说“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朱熹曾经作《豆腐诗》,还作《豆腐诗》,很好玩,“种豆豆苗稀”,就是种豆豆苗稀,种豆子,结果豆苗长得非常稀疏,“力竭心已苦”,就是花好多心力去种豆的意思。“早知淮南术”,早知淮南术就是指早知道怎么做豆腐,淮南王刘安做豆腐的这样的一个技术,“安坐获泉布”,泉布就是指钱的意思。《周礼.天官.外府》里边就有讲到“掌邦布之入出”,“布”就是指泉,它就是宣布,有流行的意思,长的就叫做泉,行就是指往外,那叫做布。“取名于水泉”,为什么取到用泉这个?就是其流行,这个酒是能够流通的那个意思。“其流行无不遍”,就是指像泉水这样子流通,可以到处流通。所以后来我们这个泉布指到的就是指钱的意思,这在我们《周礼》里边记载到。这边就是讲到,朱熹就讲到,早知道做豆腐的这个技术的话,就不用那么辛苦的去种豆子了,还在那边草盛豆苗稀,很辛苦。
在《太平寰宇记》里边就记载到这个,前面有跟大家介绍到的八公山,这就是以前淮南王跟八公登山。八公是哪八公?就是苏菲、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晋昌,这八个,这是淮南王很好的,就在他身边的这些臣子。“与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淮南王刘安非常信奉道术,常常在炼丹。所以相传说,他不小心就把石膏混入豆浆里边,就结成豆腐了。
这个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边有“肥水”这篇,这个肥水“北对八公山”,北对八公山,“山上有淮南王刘安庙”,刘安是汉高祖之孙,“厉王长子”,厉王的长子,“折节下士”,折节下士就是指,就是有一些很好的贤士,他能够礼贤下士,八公就是这样来的。“笃好儒学”,还有“养方术之徒数十人”,养方术就是指炼丹这一类,这个道教这一方面的,“皆为俊异焉”,这些人都满奇特的。他就是常常跟这些方术之人在那边炼丹,所以才炼出豆腐来。这一段记载它的一个大概的来由。
再看到这个“僧谓鱼曰水梭花,僧谓鸡曰穿篱菜”。
这边讲到就是僧人给鱼起个名字,就叫做水梭花。我们来看一下注解的第一个“水梭花”,就是鱼的隐称,就是不直接讲鱼这个名称。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僧人是素食,在中国我们僧人是素食的,讳言荤腥之名,就是避讳不讲,就是隐蔽不讲这个荤腥之名。因为这个鱼是常常在水里边游来游去,形似穿梭。穿梭那个“梭”是指织布机上边有一个梭子,这样跑来跑去,在织布的时候滑过来左边,滑过右边,然后就把毛线给织成一整片,所以形似穿梭,所以叫做水梭花,因为它是在水里边,鱼是在水里边的。
第二个“穿篱菜”,穿篱菜是鸡,因为鸡常常在筑着篱笆的菜里边到处晃,到处晃这样子,吃,有时候就是菜里边虫子。我们乡下里边养的鸡,也是会放在田里面,就是田边,关在田边,有时候它大部分都是野放,然后它就会跑出来到处觅食,这样子的情形。宋朝苏东坡有《东坡志林》讲到“僧文荤食名”,“僧谓酒为般若汤”,另外这个酒还叫做般若汤,把酒叫做般若汤,把鱼叫做水梭花,鸡叫做钻篱菜,我们这边是写穿篱菜,就是穿,钻,钻来钻去,穿来穿去,这个OK,意思是一样的,钻篱菜。这就是不同样的一个名称。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
这边“临渊羡鱼”,临渊,临就是面临的这个深渊,你在那边羡慕着这个鱼儿,你不如退回去,就是回去结网,就是织网,然后再来捕鱼,这样的意思。
我们看一下这个注释第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里边讲到“临河而羡鱼”,临着河而羡慕那些鱼,“不如归家结网”,不如就回家去结网,这边是指临河。《汉书.董仲书传》里边,他写到是“临渊羡鱼”,渊就是我们讲深渊,就是水池,“不如退而结网”,你不如回去结网。临渊,临着这个深渊,看到这些游来游去的鱼儿,在那边羡慕这个鱼,就是想抓回去这样子,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后来我们在讲到就是说,我们在羡慕一件事情的时候,光羡慕是没有用的,必须要亲自去做。“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就是这一句的注解,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再下来是“扬汤止沸”。扬汤止沸这个“汤”就是开水的意思。把开水从锅里边舀起来叫扬汤,就把锅里边的水把它舀起来,然后再倒进去来阻止水的沸腾。这样的动作实在有点笨,是不是?没有办法把事情彻底解决了,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这么做不如去火抽薪,这才彻底。去火抽薪就是把这个柴薪,把那些木柴把它抽出来,火自然就会灭掉了。不如去火抽薪,就是抽去柴薪,然后灭掉火,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看一下《吕氏春秋》里边讲道:“扬汤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则止矣。”他说扬汤止沸,把开水从锅里边舀起来,再倒进去,来阻止水的一个沸腾,这是不能够阻止的。“去火则止”,把火去除了才能够止。你不想让它沸腾,那就是把下边的柴火给它抽出来就可以了,把火给灭掉,这个水就不再沸腾了。
汉朝枚乘的《上书谏吴书》里边有讲道,“一人饮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他说“一人饮之”,一人饮它,“百人扬之”,百人同样去把它舀出来,也是没有用的。这一大锅水,一人饮之,然后百人扬之,你还是没有办法去阻止它的一个沸腾的那个情形。“无益也”,没有帮助的,一点都没有帮助。“不如绝薪止火”,你不如就绝薪,把薪给断绝了,不要再放柴火进去了,把柴火给抽出来了,这样子就能够把火给止住,这样去火抽薪。这个是后来我们在讲到,就是说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彻底,然后要用对方法。
我们再看下一个“羔酒自劳,田家之乐;含哺鼓腹,盛世之风。”
“羔酒自劳”,这个劳就是慰劳自己的意思,这个劳就是慰劳。以羔酒,羔是什么?小羊,羔是小羊。汉朝杨恽,一个竖心旁,一个军人的军,这个字念作ㄩㄣˋ,《报孙会宗书》里边就讲道“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那个字念作ㄆㄠˊ,一个包再一个火念作ㄆㄠˊ,就是以火烧烤食物,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就讲到“田家作苦”,田家就是农家的意思,农家很辛劳,在田里边工作真的是很辛劳,阳光又好大。“岁时伏腊”,岁时伏腊,我们后来岁时伏腊,也常常会讲到就是说逢年过节的意思。“伏腊”,伏就是指夏日伏日。像现在就是刚好是三伏天,现在是三伏天,从六月,国历六月二十二号到七月二十几号这个地方,就是三伏天。这是一个人体里边,要把湿气排除的一个最佳时间,所以这个时间不能熬夜,不宜熬夜,不能喝冰凉的东西,要不然那个冰寒的东西还会积在体内。三伏天,这个时间是很重要,是很重要的养生的时间。“腊”就是腊日,就是冬天。后来我们也常常讲岁时伏腊就是指到逢年过节。在这些节日的时候,这些田家就会利用这种时节,然后“烹羊炰羔”,就烹羊然后炰羔,“斗酒”,喝酒,自我慰劳自己一下,宰羊饮酒来慰劳自己,这样的一个情景。展现了那种田家生活,工作的时候,下田的时候很辛劳,但是休息,这些逢年过节的时候,就也有田家乐的那种感觉。像我们乡下地区,逢年过节各种节日,也都会有很多的这种各个节日的一些活动,感觉就是一个休息时间,藉着这种逢年过节也慰劳自己一下,那时候就会煮得特别好吃,比较多一点。不过现在就是因为食物很多了,大家也不会特别,这过年的气氛就没有那么浓了,过节日的气氛就没有那么浓。因为平常可以吃的东西太多了,你就不会渴望那个节日的时候,节日的时候能够有这种烹羊炰羔这样子,斗酒自劳这样子的那种期待感。现在是随时你都吃得到,所以一点那种新奇的感觉、期待的感觉是没有的。所以这边的“羔酒自劳,田家之乐”就是指这样子。
“含哺鼓腹,盛世之风”,这个词汇很好玩,“含哺鼓腹”,这个哺是指口中所含的食物叫做哺,含哺就是嘴巴都还含着食物,“鼓腹”,肚子鼓鼓的。那就是什么时间才能够这样,嘴巴又含着食物,然后肚子吃得鼓鼓鼓?就是指太平盛世。
《庄子.马蹄》篇这边讲到,它说“夫”,文言文的发语词“夫”。“赫胥氏之时”,就是赫胥氏这时候,后来称赫胥氏是炎帝,我们炎帝,两个火,就是炎黄子孙那个炎帝。“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就是居的时候也不知道要特别做些什么,行也不知道要前往何处,但是那种感觉就是很优游自在,这句讲到是指优游自在。然后“含哺而熙”,含哺而熙这个含,嘴巴含着食物,大家在那边嬉戏着。“鼓腹而游”,吃得饱饱的,到处在那边闲晃。“民能以此矣”,就是当时候的老百姓是可以这样子,过得与世无争,人民生活又无牵挂,这样子的一个情形。
唐朝成玄英他就做了这样的一个注解,他说:“赫胥,上古帝王也;亦言有赫然之德”,就是为什么会称为“赫胥”?就是因为有赫然之德,就是他的德,这个帝王的德行非常的好,然后“使民胥附”,这些老百姓、这些人民都归附他,所以叫做赫胥。“盖炎帝也”,就是指我们所称的炎帝。“夫行道之时,无为之世”,就是说他在行的道就是无为之世。“心绝缘虑”,就是没有一堆那种挂虑。“安居而无所为”,大家是很安居的,无所为。“率性而动,游行而无所往”,到处走,但没有特别说一定要前往何处。“既而含哺而熙戏”,就是嘴巴含着食物,然后熙戏着,“与婴儿而不殊”,跟婴儿是差不多的。我们道家里边讲到的叫“婴儿乎”,就是指回到了婴儿时候不被染污的这样的一个情形。在上古时代,他的道是这样子,不需要你特别教他什么礼义,什么一堆规矩,不必,但是你的所作所为却都符合道。是后来人贪念愈来愈多,就必须要告诉你,定很多礼法;礼法也约束不了了,那可能就要定刑法来约束你,就这样子一节一节往下退。那在最早的这样的一个上古时代的帝王,这是过得非常的优游自在,每个人的行为各方面,大概都在合乎道的这样一个要求,所以在那边生活是非常优游自在,所以陶渊明非常的羡慕。我们再往下看,说“鼓腹而遨游,将童子而无别”,跟童子是没有什么分别。“此至淳之世”,这叫至淳之世,“民能如此也”,老百姓都能够这样子。所以“含哺鼓腹,盛世之风”,含哺鼓腹。
我们再看一下“人贪食曰徒餔啜,食不敬曰嗟来食”。
第一个这个,人贪食叫做徒餔啜。这个“徒”是什么意思?是只,只是的意思。那“餔啜”呢?这边我们看一下这个,餔就是食物的意思,啜是喝饮料、喝水,叫做啜。餔是食,啜是饮,我们说饮料。
《孟子.离娄》篇里边讲道:“孟子谓乐正子”,孟子跟乐正子说:“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赵岐注解里边讲道:“学而不行其道,徒食饮而已。”朱熹集注里边这个“餔,食也;啜,饮也”,讲到就是说,“言其不择所从,但求食耳”,但求就是只求。这边就回到在〈离娄篇〉说,“子之从于子敖来”,从子敖那边来,子就是指乐正子,他的学生,“徒餔啜也”,只是就是吃东西,就是只是去吃它。“不择所从”,就是指你没有选择你应该要学的东西,只是就是别人给你什么东西,你就塞进去,不加以去选择它,这样的意思。孟子用餔啜这样子的一个词语,来告诉他的学生乐正子。
我们再看到这个“嗟来食”,第二个,嗟来食。《礼记.檀弓下》里边有记载到这么一段,“齐大饥”,就是齐国饥荒,“黔敖为食于路”,就是黔敖这个人,就准备了很多的食物在道路上,“以待饿者而食之”,来等待饿的人,就是饥饿的人来吃。“有饿者蒙袂辑屦”,有饿者就是饥饿的人,有饿者蒙袂,蒙袂那个“袂”就是衣袖的意思。古代的衣服袖子很宽大,“蒙袂”就是指用那个宽袖子遮住了自己的脸。那就是不好意思的意思,自己饥饿然后不好意思,就是饿到不行了才来吃这样子。所以蒙袂辑屦,“辑屦”就是指鞋子,拖着鞋,就是指饿到没力了,“贸贸然来”,贸贸然就是指无精打采的意思。“黔敖左奉食”,左手拿着食物,“右手执饮”,右手执,就是拿的是喝的,然后就说:“嗟!来食!”这个嗟就类似我们现在什么?诶。不是有些人在谈话的时候常会讲诶、诶,不叫人家名字,就诶、诶,这样子,那“嗟”就是类似这样,诶!“来食!”来吃啦,这样子。“扬其目而视之”,就是这个饿者就抬起头来看他,看这个黔敖,就跟他讲,“予唯”,予就是我,“予唯不食嗟来之食”,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就是指诶,你来吃吧,这样子的食物。所以可见他前面已经碰到好几个,都有人给他食物,然后就诶,拿去吃这样子,很不恭敬的这种举止。“以至于斯也”,而造成现在饿成这样子。“从而谢焉”,之后,黔敖听他这么一讲,就跟他对不起,这边的谢是对不起的意思,就跟他说对不起。然后“终不食而死”,最后还是不吃,饿者还是不吃,结果最后就饿死了。“曾子闻之曰”,曾子听了这一段,就是听到这样的一件事情之后说,“微与”,“微”就是指不太好的意思,微。我们常讲颇有微词,微词这个微字就是有点,就是这样很像不太好吧。“其嗟也可去”,他就说,曾子就说,其嗟就是指这个黔敖刚开始跟他讲,诶,来吃,其实是可以离开的没错;但是“其谢也可食”,他已经认错了,黔敖已经认错,跟您道歉了,你就其实可以吃了,不用这么坚持,这样子的意思。所以最后他就饿死了。后来我们说“食不敬曰嗟来食”,就是给东西给别人吃非常不恭敬,没有礼貌,就是有点瞧不起,随便这样子。这个就叫做嗟来食,就是从这样的一个故事来的。
然后再下来是“多食不厌,谓之饕餮之徒;见食垂涎,谓有欲炙之色”。
这边“多食不厌”,这个厌就是满足的意思,满足,就是吃了好多,还贪于饮食,不知满足,叫多食不厌。厌是指足,吃了好多,还是不满足,很能吃、很能吃。这个“谓之饕餮之徒”,饕餮是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我们古代的钟鼎彝器常常会雕刻它的头形做为饰,后来我们常常以饕餮这种动物比喻作很贪吃。《吕氏春秋.先识览》里边就讲道:“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有首,这个饕餮有首无身,有头,没有身,“食人未咽”,就是食人没有咀嚼,就直接把他吞下,“害及其身”,结果就害了自己的这个身体,当然就撑破了。吃东西就是要细嚼慢咽,那它直接就这样子吞,然后就把他吞进去了,那当然就伤到自己的身体,这个饕餮。后来我们就讲到,饕餮就是指贪吃,饕餮。
“见食垂涎”,见食垂涎就是指看到食物就流口水了,我们说垂涎三尺,垂涎,就流口水了。这个叫做有“欲炙之色”,我们看一下这个欲炙之色,炙是烤肉的意思,炙是烤肉,想吃肉的那个样子,欲炙之色就是想吃烤肉那个意思。这边是指在晋代,顾荣跟他的同僚喝酒,看见送肉的人想吃肉的样子,就将自己的一份给他吃,就是欲炙之色。里边记载到顾荣跟他的同僚喝酒,然后送肉来的,就是帮忙送过来,看到很想吃的那个样子,就分他一份。这叫见食垂涎,谓有欲炙之色。
我们再看一下“未获同食曰向隅,谢人赐食曰饱德”。
“未获同食曰向隅”,就是没有被邀请一起吃饭、一起吃东西,叫做向隅。“向隅”就是指面向屋里边屋室的角落叫向隅,面向屋室的角落。比喻就孤独失望,落寞寡欢,没有人请我吃,就只好站在角落自己一个人,叫向隅。汉朝刘向《说苑.贵德》里边就有“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这个之前我们就有提到,这个向隅。所以未获同食叫做向隅,自己一个人站在角落。
再下来是谢人赐食叫做饱德。“饱德”就是承受许多的德惠,饱德。《诗经.大雅.既醉.序》里边讲到“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诗经.大雅.既醉》,里边讲到“既醉以酒,既饮以德”,就是美酒饮且醉,然后饱享受恩惠。既醉以酒,就是喝酒,喝到醉,就是指很满足,然后饱享接受这个恩惠。所以后来我们说谢人赐食叫做饱德,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再看一下下边的“安步可以当车,晚食可以当肉”。
“安步可以当车”就是很平和、很安稳的走路,“可以当车”,就是当作坐车一样的舒服,叫安步当车。后来我们常讲安步当车,安步当车就指我们处在任何的一个情况,当你心平定的时候,安静、平定,不会过分的奢求的时候,其实安步可以当车,就是平和安稳的走路当作坐车一样的舒服。“晚食可以当肉”,晚食是指很晚才进食。这个是指什么意思?就是指肚子很饿了你才吃,你会觉得这样东西特别好吃。人如果吃饱了再多一样东西给你,都觉得再好吃、再好吃的食物在你面前,你大概一点想吃的欲望都没有,因为已经太撑了。如果是很晚你才吃东西,“晚食可当肉”,意思是说即使摆在面前的没有肉,没有一些佳肴,你也会感觉上好像吃肉一样的鲜美,很好吃这样子,晚食可以当肉。
好,这边特别引到的是这段,讲到“安步可以当车,晚食可以当肉”的这一篇文章,典故从这边来,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颜斶”,“颜斶辞去曰”,颜斶就是战国时代齐国处士颜斶,生性很淡泊名利,他就离开,然后他就讲道:“‘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
我们先看一下下面的这边有注释。这边“颜斶”,就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个处士,颜斶,生性淡泊名利。我们再看到第二个“鄙野”,穷乡僻壤,叫鄙野,就是指不是一个很发达的地方,穷乡僻壤。第三个“晚食以当肉”,延后吃饭,这刚跟大家讲到,让肚子饿一点再吃,就算没有肉,吃起来会像吃肉一样鲜美。“安步以当车”,慢慢走路代替乘车,后人引申为勤俭,不贪富贵,能安于贫苦。再第五个“贞正”,“清静贞正”,贞正就是坚定正直。“虞”是通娱乐的娱,就是快乐的意思。第七个“反”,就通返回的返,辶字旁那个返,就是回去的意思,回去。
好,这边就讲到颜斶,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有一天齐宣王慕名来召见他,但是齐宣王看到颜斶就叫他过来。他也就很生气,颜斶就以相当的口吻,不太好,他说,“大王,你过来”,这样子叫他过来。宣王听到他这么样一讲他也很生气,旁边的大臣也很生气,他就责问这个颜斶说,“大王是君,你是臣,你怎么可以无礼叫大王过来?”然后他就跟他讲,“如果我上前去,代表我贪求权贵而逢迎奉承;但要是大王过来,正说明大王是一个礼贤下士的明君。这样子不好吗?”他就这样子跟他讲。齐宣王听完之后忍住了生气,然后就大声说道,他就说,“你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很镇定的就回答他说,“自然是士人尊贵,这可是历史有根据的”。他就说,“从前秦王在攻打齐国的时候,就下过一道命令,谁敢在贤士柳下惠的墓地五十步内砍柴者,一律处死;同时又下另外一道命令说,谁能砍下齐王首级就封侯并赏千金。如此看来,贵为一国之君的头,竟不如一个贤士的坟墓”。他就跟他讲这样子。齐宣王听完之后就自觉得自己理亏,就想用荣华富贵来留住颜斶。不过颜斶就立即向齐宣王婉谢。他就跟他讲,“我一向粗茶淡饭惯了,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我觉得慢慢的走路就像乘车一样,延迟吃饭的时间,让肚子饿点再吃,也像吃肉那样的美味了”,他就跟他讲,“清静无为,自得其乐。一个臣子该说的话我都说完了”,他就说“让我回去吧,我想过自食其力这样的生活”。说完就跟齐宣王就拜别离去。我们再往下看一下“饮食贫难曰半菽不饱,厚恩图报曰每饭不忘”。
这边“贫难”就是指贫苦困难的意思。“半菽不饱”,“半菽”就是吃的饭里有一半是豆子,指粗劣的饭食,“菽”就是大豆,这个菽是大豆的意思。这边讲到家境穷困的时候常吃不饱,叫做半菽不饱,吃饭的时候没吃饱叫半菽不饱。
“厚恩图报曰每饭不忘”,厚恩就是接受到别人的恩惠,然后常思报答,所以叫做每饭不忘,每顿饭都不会忘记别人给我们的恩惠。
好,OK,我们今天就讲到这边,跟大家一起学习到这。好,谢谢各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