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事件后,还能安心吃火锅吗

2023/9/25 来源:不详

最近几天,海底捞的“老鼠门”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话题,尽管海底捞已经出面道歉,但消费者对火锅的负面情绪已经产生,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吃火锅

吃火锅讲究多

1.涮——先将用料夹好,待水沸时放入锅中涮动

涮的用料应是质地脆嫩、立刻就熟的食物,如鱼皮、肉片、腰片、鸡肠、菠菜等

2.烫——先将用料夹好,待水沸滚时放入锅里开烫,时间比涮稍长

烫的用料应是质地紧密、不易立刻就熟的食物,时间可稍长一些,例如毛肚、大蒜、海带等。烫毛肚、海带等时应将食物全部浸入卤汁中,当皮面出现水泡时就可食用了

喜欢辣味的人,可在锅边油多的地方烫食,动物性原料吃味不多、不太麻辣;而蔬菜吃味多、比较麻辣,食者可根据自己口味选好下料地点

3.煮——将用料投入汤中煮熟

如鱼类、海参、蹄筋、平菇、粉条、鸡块等。这些食物质地紧密、不易即熟,但是时间也不能过久,过久会散、会化,如海参、银耳等。但是血旺、蹄筋等可久煮一点

那么,火锅该如何吃才算健康的呢

1.选择

卫生、健康的火锅店就餐,最好不要去那些回收锅底、掺泔水油的火锅店去吃火锅

2.时间

吃火锅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使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腺体得不到正常休息,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腹痛、腹泻。严重的可患慢性胃肠炎、胰腺炎等疾病

3.温度

火锅不能太烫,否则容易烫伤口腔和食道黏膜,如果遇到烟酒或不清洁的食物更容易导致疾病

4.火候

掌握好火候,食物煮久了会失去鲜味,破坏营养成分;煮的时间不够,又容易因夹生而吃了不舒服

原料是火锅永远的主题,减肥者吃火锅要注意

1.肉类

涮羊肉时,女客都可轻松吃下~克肉片,其中所含热量达千卡以上,相当于3碗米饭,相比之下,鸭血的热量就要低得多了,每克仅有50多千卡,是肥牛肉的1/5左右

减肥者对牛羊肉最好浅尝辄止,多选择鸡肉片、海鲜、血片、百叶等低脂肪的品种,也推荐海鲜和血片,并尽量用白豆腐来代替肉类

2.蔬菜

绿叶蔬菜可以供应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也能部分消除大量吃肉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蔬菜中的纤维素可帮助打扫肠道中黏附的脂肪和蛋白质废物,还能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按照膳食平衡的原则,吃1份肉类,至少需要两份蔬菜与之搭配,而且最好边吃肉边吃菜。

减肥者在品尝几块肉片之后,就不妨积极地开始投放蔬菜,白菜、生菜清爽可口,有清火去腻的功效;冬瓜、笋瓜和黄瓜具有减肥消脂的作用;油菜、鸡毛菜、油麦菜、茼蒿、豆苗等都是营养价值极高的绿叶蔬菜,可以帮助人体在吃肉后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还能提供大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B2

3.调味料

火锅中常常放一些滋补原料,如大枣、枸杞、人参、天麻之类,还可能有大量的生姜和辣椒

减肥者一定要控制蘸料的数量,因为不论麻酱韭花料还是香油蒜汁料,脂肪的含量都十分可观,若选择少加香油和麻酱,添加鲜味酱油和醋,则蘸料热量可大大降低

4.主食

吃火锅时往往会忘记主食,或在肉残汤浓的时候才下一点面条、小饺子或年糕片。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肉类吃得过量,淀粉严重不足,体内产生大量废物

减肥者在开始吃肉时便吃少量淀粉类食物,一则帮助控制食量,保护胃肠健康,同时有益营养平衡

吃火锅注意这些能够防止“上火”

1.火锅中可以多放些蔬菜或豆腐。蔬菜可放菠菜、芹菜、青豆等,豆腐及其制品有老豆腐、百叶等。蔬菜中含大量维生素和叶绿素以及豆腐中含有的成分均有清热泻火除烦等功效

2.火锅中加些莲子。先把莲子用水浸30分钟,放入火锅中煮,这样的吃法既能滋补营养,又能清心泻火

3.火锅中加入少许啤酒,可使火锅汤醇香味美,因啤酒中富含多种营养素,不仅能均衡营养,也能防止吃火锅“上火”

4.容易上火的人,宜选用以蔬菜为主的或者纯蔬菜的火锅,避开牛肉、狗肉等上火型火锅

5.火锅的汤底,可选用清汤,不加红油、辣椒等

6.火锅中也可加清火的中药。将中药石斛、元参、麦冬各10克用纱布包好,放在火锅中同煮15~20分钟后,拿走纱布药包,这样食用同样也可防止上火

参考书籍

1.彭吾训主编,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急救常识,贵州科技出版社,.02.

2.谢丽娟编著,家庭养生常识例,贵州科技出版社,.03.

3.宋爱莉主编,给忘我工作者的健康枕边书: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上班族,青岛出版社,.01.

4.黄永生主编,健康与养生,吉林人民出版社,.06.

5.李子豪主编,生活高手精华版,延边人民出版社,.07.

6.《一口气读懂生活常识》编写组编著,一口气读懂生活常识,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08.

注: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5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