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伦照三古,明月照帏秋陶渊明

2023/5/17 来源:不详

白癜风检查需要做什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88309.html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为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陶渊明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喜欢闲逸的生活,喜欢做善事。

八岁时,陶渊明的父亲就去世了,自此陶渊明的家境开始没落。十二岁,庶母(嫡出孩子对父亲的妾的称呼)辞世。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弱年逢家乏”为证。

仅仅二十岁,陶渊明就开始了游宦的生涯,以求谋生路,这一段时间,陶渊明为了能生存下去而做过的低阶官吏都有什么已不可考证。二十九岁,陶渊明出任江州祭酒,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回家。不久,州里又招他做主簿,他依旧在家闲居。

公元年(隆安二年)陶渊明加入桓玄幕。公元年,奉使入都,五月归家。

公元年,陶渊明的母亲因病去世,陶渊明回浔阳居丧。三年丧期满,陶渊明出任参军(官职名)。可是,此时的陶渊明既想在仕途上一展宏图之志,又想闲居在家(俗称,白日做梦,还不想干活还想实现理想),写下了“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公元年(义熙元年)八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任,任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陶渊明父亲与小妾的千金,小陶渊明三岁,嫁入程家,称为程氏妹)。陶渊明做《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启了归隐田园的生活。

《归去来兮辞》在两晋时期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曾称赞其为“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评论这篇文章“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充分说明了《归去来兮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

在文学上,《归去来兮辞》有此评价,当之无愧!作者以虚写及想象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他心目中的他真正向往的生活,全文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南北之绝唱名不虚传。

那么在生活上呢?在《归园田居》中,诗人曾写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种豆南山下”,这是诗人耕作的地点。“草盛豆苗稀”,这是耕作的情况。草比豆苗都盛,敢问陶渊明先生是在耕种个什么呢?而且是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情况下,天蒙蒙亮就去了,月亮出来了才回来,一整天一整天的耕作啊!结果还是“草盛豆苗稀”!后两联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他希望他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但使愿无违”。

历史上曾有人用《左传》中的一句话来评论陶渊明,“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这句话的原意是一次诱惑抵挡不住,那么这一生的诱惑你都抵挡不住。这句话被另一个诗人用以评论陶渊明,一次羞愧你忍不了(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让你的后半生都一直羞愧!(陶渊明晚年曾有一段时间靠街坊邻居的接济度日,且根据记载陶渊明晚年曾被人用捉襟见肘来形容)(捉襟见肘,把衣襟拉住遮住胸膛,手肘就会露出来)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历史上对于他的评论也可谓是见人见智,有人觉得他的归隐是很值得赞颂的,有人觉得他的归隐是值得批判的。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撼动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如果陶渊明不归隐的话可能就没有了那些让他闻名于历史近两千年之久的山水田园诗,可能也就没有了震惊千古的《归去来兮辞》。

一家之言,不足为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