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过的那些年王迦欣
2023/2/20 来源:不详老王过的那些“年”(王迦欣)
作者:王迦欣
上海学习平台
年,老王考取了南京一所大学的外语系,便提着两包衣物离开生活了17年的江南小镇盛泽(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临走时他问8岁的弟弟想要什么,弟弟说想要把玩具枪。那年过年回家,他手头拮据,玩具枪一直没买。
大学毕业后,老王在苏北农村结婚生子。那时回家过年,冬春之际风大浪急,偶尔还有江豚出没,也常有江豚拱翻小舢板的传闻。过了长江,就要坐火车了。白天的绿皮车只有站票,江苏镇江到苏州公里不到的路,火车要开4小时,运气不好时连站票也没有,夜里老王就只能裹着孩子在火车上将就一晚上,车厢的地面是铁皮的,只有一盏小黄灯吊在车顶晃啊晃,巴掌大的窗户呼呼地透着寒风。
跨入年,老王涨工资了,绿皮车也变多了,老王不仅还是只坐绿皮车,还经常在过路站台买常州麻饼、无锡小笼包给孩子吃。老王拖家带口、大包小包辗转到家过年的时候,家里自然一片欢腾。
大年三十,全家坐定也有20多个人,老王父亲坐中间,老王和兄弟们带着孩子们吃饭,儿媳们煎炒烹炸,白斩鸡皮黄肉白,蘸料是不变的酱油、香醋、芝麻油、葱、姜;酱鸭是江浙这边的特产;暖锅提前几日就要准备上了,蛋饺、蛋圆、肉丸、肉皮、鹌鹑蛋、粉丝炖作一锅,水汽蒸腾,让冬日的心也暖暖和和地升腾起来;玉兔是老王妹妹出差广州带回来的新鲜玩意儿,白白的小兔子,咬开一包黄黄的馅儿,甜丝丝的,人均一只,很是稀罕;八宝饭是自制的,油抹碗中,泡好的糯米加豆沙、红丝绿丝摆放整齐,临吃倒扣在盘子里,一人一勺,碗也就空了;酱蹄髈家家户户都有,晒了一个冬天,整只下锅,黑红黑红的肉皮、大红的瘦肉、凝白的油脂,和剥好的鸡蛋一起在煤炉上小火煨着,从年三十那天的一早煨到晚上,醇厚的酱香味飘在整个小镇上方,酱蹄髈可以贯穿整个正月,早饭拿出来,一丝丝咸香还透着粉红的瘦肉,配着泡饭,也是春节独有的福利;雪菜黄鱼必不可少,此地的人很会吃,也绝不浪费,吃到最后,鲜香的汤汁拌进面条,鲜掉眉毛;炒虾仁、拌黄瓜、海蜇丝这些冬天不多见的爽口精贵菜也被端上了桌。
人多,菜又精致,于是每一道菜上来,几乎都要精心分配,大人们自然没啥,孩子们眼尖嘴馋,稍有不公便将想法表露在脸上,所以个个大人都是法官,呵斥自家孩子的贪心,转眼给兄弟家孩子夹菜安抚。好在菜上得很快,“小嘴们”也顾不得吵架了。吃饱后,孩子们也都开心起来,拿着红包蹿来蹿去,其乐融融。
过了正月十五,老王的老母亲定要站在门口,倚着门槛,恋恋不舍地看着儿子携家带口地回苏北,老王的父亲也定要说一句“不一定见得到了”。清晨的江南弄堂,黑瓦白墙,笼罩在淡淡的水雾里,地面是青色泛白的,还有几个起早的家庭正生着煤球炉,青烟袅袅。要等老王一家的长途客运车过了平望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金黄的太阳才从远处的平原升起,映照在旁边的大运河上。
老王一家在傍晚回到苏北小镇时,小镇冷冷清清。一家四口回到寂静无人的校园,生着炉子,在苏北清冷的寒气和昏暗暮色中,吃着老王母亲准备的肉团子、菜团子、萝卜丝团子,心里想着江南初春的绿芽。团子是蒸出来的,洁白软糯细腻,每年春节前,乡下的亲戚总会特意跑一趟镇上,把团子送给老王母亲。当地的苏北汤圆是煮出来的,拳头般硕大,掺着大米粉,所以有些米色,很有韧性,一如苏北人的性格。
年,城里给老王分房了。老王搬出了教师宿舍,接来老母亲,让她在江苏扬州西郊过了第一个苏北春节。临过年前,老王夫妇去石塔寺菜场大采购,石塔寺菜场人挤人,平日里昂贵的暖棚蔬菜也抢手起来,仿佛买了它们方能显出过年的庄重。豌豆在苏北方言里念“安豆”,过年的时候总要比平时贵上三五倍,因为在苏北人年三十的饭桌上,清炒豌豆苗必不可少,这寓意着来年的平平安安;咸肉、咸排骨等拆成块,高高摞在盘子里;风鹅跟莴笋、玉兰片(罐头笋)炖成一锅汤,莴笋碧绿生青、风鹅粉香四溢、玉兰片微黄脆爽;什锦菜则是豆芽、芹菜、胡萝卜、金针菜(黄花菜)、千张等拌在一起的,最后用煮熟的炒黄豆和芝麻油提香,芹菜寓意勤快,黄豆芽意为如意,千张则代表千秋百代、代代兴旺;等鲢鱼上桌的时候,大家要齐说“余下了”,蹄髈来的时候,端菜的老王说“来,大家都来提一提”,果然第二年老王就又高升了。春晚开始了,老王一家手握热水杯,嗑着瓜子,剥着橘子,心满意足地坐在新房子里,体会城里的生活。
光阴荏苒,6年老王退休,回到江南。在长江两岸来来回回这么多年,老王的心倒是一直踏实着,工资一直在涨,房子越买越大,长江上的桥也通了,高铁随买随走,日子越过越从容。有一天老王在家宣布,达到小康的标准是花30块钱不用犹豫,大家都看着他,觉得他是全家实现小康的关键,老王自己也笑了。
其实,老王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在苏北的时候也没那么想念江南,回到江南也没那么怀念苏北,反正到哪都是晚间七点看《新闻联播》,然后泡杯茶,定心看当天的《人民日报》。
(作者:上海市徐汇区融媒体中心王迦欣)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杨涵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