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薇诗经里的古老植物,你见过也
2022/8/9 来源:不详北京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很多植物不开花你就不会注意它,特别是路边的草木植物。
去年清明,在一大片草坪中发现了几株开小紫花的草,不过并没在意。家里有学植物的,随口在网上问了句,她说,这个时节开紫花的草很多,有婆婆纳、诸葛菜、野豌豆等等。是什么,要结合植株看才行。
又到清明,今天,在滨河公园的角落里又遇到了这种植物,一丛丛的,很多。仔细观察,叶是小细叶,对生,有点像蒺藜。小心翼翼地摸摸,并没有刺什么的,反倒发现顶端有细细的“须”。紫花中间还有扁扁的荚,嫩绿、半透明,能看清里面小小的子实。
薇(野豌豆)这次算是有备而来——手机上专门装了识别软件——一扫之后才知道,哦,这就是野豌豆。
野豌豆是古老的植物,在《诗经》中它叫做“薇”,比“薇”更出名的是其中的一首《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这是在古代的战争背景下的野豌豆。一能看出当时战士的征战之苦,粮食不足,只好采薇和其他野菜充饥;二能看出征战时间之长,从豆苗初生(“作”)的春天,到豌豆叶柔软(“柔”)的夏天,再到豆苗变硬(“刚”)的秋天,战事还未结束。
这是野豌豆在文学中最初的形象。
薇还和高尚的情操有关。同样在西周,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兄弟“义不食周粟”,所以隐居首阳山采薇生活,最终饿死,后人就把这他们当作一个精神“清洁”的典型来歌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都曾写过他们。
所以,薇也连带着有了隐逸气、高尚气。
但鲁迅先生在小说《采薇》中,却借助薇把伯夷叔齐们置于一个道德困境之中。
典籍中老哥俩是饿死的——野豌豆再好,终不如“周粟”,所以他们应该是死于营养不良。但鲁迅小说又加上了一个情节:
一个叫阿金姐的女子开他们的玩笑,说,两位先生,你们不吃周粟对吧?那连这首阳山的野豌豆也不能吃!为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连这野豌豆都姓“姬”好吧?
——就这样,伯夷叔齐绝食而死……
这看似残酷的一个情节,其实是让我们反思,有没有绝对的道德上的清洁呢?
野豌豆又叫“救荒”菜,曾经在历史上和许许多多的植物一起救过中国百姓的命。
前不久,有个不懂事的孩子说了一句“不懂中国人为什么要把苦日子过成美德”,那么“贱骨头”啊!
本来不愿再多说什么,但这真的会刺痛刚刚从“苦日子”的梦魇里摆脱的中国人。
历史上的那些采薇而活的人,未必没有一个你的祖先,你也未必是天生的贵种,你的“平台”是搭建在一个逐渐强大的国家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