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懒人堆里的诗人,诗人堆
2023/11/1 来源:不详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最近又读了一遍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我倒是发现了陶渊明是个懒人。咱们不妨看看他的原文是怎么写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翻译过来就是:“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在南山脚下开垦了几亩荒废的土地,在上面种下了几亩豆子,夏天了豆子还是长得不好,一眼望去看见的全是杂草。我也是每天天蒙蒙亮就扛着锄头来到了地里头干活,晚上月亮升起来了才扛着锄头往家里头走,这年头朝廷天天在打仗,没有人在给修路了,道路狭窄难走又长满了杂草,我的笼冠大袖衫上沾满了露水,大袖衫虽然沾湿了,但是没有必要为了这个而觉得可惜,我只要心里头想的和我手里头做的是一样的,就心满意足,问心无愧了”。
这么一翻译,陶渊明的生活面貌就清楚多了,感情陶渊明不会种地,但是又要受着生活的逼迫必须种地,于是杂草长得茂盛,豆苗长得稀少,也就有了“草盛豆苗稀”的悲剧。
看来懒人是不合适种地的,种地不成,反而成了种草,但是草还用种吗?草不但不用人种,而且不用人工施肥、浇水。自个儿就从土地里头长出来了。草可比豆苗更自觉,更有生命力。就像白居易的《草》里面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然界的野火烧了一遍又一遍,还是烧不尽,春天的暖风一吹,又生长出来了。
豆苗就差得远了,需要时时刻刻地呵护着,在土地里面埋下种子后,施肥、浇水、除草是一样都不能少,秋天才能丰收到满仓库的豆子。
陶渊明不是不懂的这些种地的常识,而是懒,懒得去学习,懒得去琢磨。信马由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也是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可惜的是,这种生活态度只能种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又疯狂生长的草,而种不出需要管理的豆苗。
看着这“草盛豆苗稀”的生活场景,陶渊明选择躺平,无力也没有心思改变现状,只能寄情于诗词,写下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样的诗词。
诗词弥补了生活的空白,让陶渊明这样单调的生活多了一些色彩,成了他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和源泉。
有失必有得吧,虽然豆子的丰收是指望不上了,但是陶渊明又收获了一首诗,收获了一份心情,收获了一份只有陶渊明自己感受得到的精神。
陶渊明显然是那种重视精神、轻视物质的人。我很懒,但我很温柔,在这里可以改写成“我很懒,但我是个诗人”。
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另外一位诗人苏东坡。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的时候,积极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并且做了后来闻名全国的东坡肉。
贬到颍州的时候,解决了当地的水患,疏通了当地的西湖,并且在上面筑好了堤。
贬到惠州的时候,苏东坡向当地的老百姓传授了插秧的农业技术,组织人员建造了自动舂米的水碓和水磨。操碎了心,想尽了办法向老百姓施医散药,向当地官员建言献策,向当地官员提议建营房、肃军纪,协助当地的官员修桥筑堤。
贬到儋州的时候,向当地的老百姓传播医药,兴办学堂,传授知识。
这样算下来,苏东坡在陶渊明的面前简直就是劳模,苏东坡用自己的每一个实际行动证明了:逆境中的诗人,也可以这样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