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与藿中医香料
2023/3/27 来源:不详提起藿香,比较让人容易想起“藿香正气水”。
该药的主要功效被认为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的(包括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都可以适用。其组方中有广藿香油,其他还有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紫苏叶油。辅料为干姜汁等。
“广藿香”之广,指的是其产地。
嵇含《南方草木状》云∶
(藿香)出交、九真、武平、兴古诸地,吏民自种之,榛生,五、六月采,晒干乃芬香。
《南州异物志》亦云∶
藿香出海边国,形如都梁,叶似水苏,可着衣服中。
关于它的功效,则是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别录》)。为对治脾胃吐逆的要药(苏颂)。可以“助胃气,开胃口,进饮食”(张元素)。能够“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口”(张好古)。李杲循此发明道∶
芳香之气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呕逆,进饮食。好古曰∶手、足太阴之药。故入顺气乌药散,则补肺;入黄、四君子汤,则补脾也。
但藿香确实也是一味合香常用的香料。
《本草纲目》记载:
藿香岭南多有之,人家亦多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须黄色乃可收。《金楼子》及《俞益期笺》皆云∶扶南国人言五香共是一木。其根是旃檀,节是沈香,花是鸡舌,叶是藿香,胶是熏陆。故本草以五香共条,义亦出此。今南中藿香乃是草类,与嵇含所说正相符合。范晔《合香方》云∶零藿虚燥。古人乃以合熏香,即此扶南之说,似涉欺罔也。
“扶南国人”一段话,将檀、沉、鸡舌、熏陆、藿香集于一身,自然很不靠谱。倒是范晔将“零(陵香)藿(香)”并论,是香家见识。《香乘·制藿香》也将二者齐称:
凡藿香、甘草、零陵之类,须拣去枝梗杂草,曝令干燥,揉碎扬去尘土,不可用水煎,损香。
文英香、大洞真香等香方中,也多同时用到零陵香和藿香。
南北朝时期的才子江淹在《草木颂》十五首中,就有《藿香颂》:
桂以过烈,麝以太芬,摧阻(《艺文类聚》作沮。)天寿,夭折人文。讵及藿香,微馥微熏。摄灵百仞,养气青雰。(《本集》,《艺文类聚》八十一作青云。)
江淹在前序中说自己此时正“守职闽中”,估算起来正是他元徽二年(公元四七四年)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的时候。所言“且仆生人之乐,久己尽矣,所受两株树十茎草之间耳。今所凿处,前峻山以蔽日,后幽晦以多阻,饥犬爰搜索,石濑戋戋,庭中有故池,水常决,虽无鱼梁钓台,处处可坐,而叶饶冬荣,花有夏色,兹赤县之东南乎?何其奇异也。结茎吐秀,数千余类,心所怜者,十有五族焉,各为一颂,以写劳魂”。可见其时藿香在南地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藿香为啥叫藿香?李时珍说:
豆叶曰藿,其叶似之,故名。
此处所言“藿”,是指大豆苗的嫩叶。在古诗文中常常“葵藿”联袂出现,所谓“葵藿倾阳尊先贤,酸甘苦辛和咸咽”。葵菜又名冬葵,民间称冬苋菜或滑菜。属锦葵科。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种之者颇鲜”。王帧《农书》说:“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供食之余可为菹腊(咸干菜),枯枿[niè]之遗可为榜簇,子若根则能疗疾”。此菜中国各地有野生,根、花及种子,均入药。
虽然葵藿在李时珍的时代看起来就已经不大是餐桌的常课。但中国文化提倡流传有叙,“植物学诗学”也可以发展到饭碗里。所以晚清的探花名臣张之洞写《古风》八首,其二纯然是“咬得菜根”则天下可为的做派,其中就有“藿”:
上山采苦菜,青青不盈筐。
暮春茁寸玉,食之生清凉。
菲薄野人味,岂荐鼎俎旁。
自殊春荠甘,敢望秋藿香。
贵人餍刍拳,肠腐亦当防。
为君已内热,恐君不能尝。
苦菜、荠菜,加上“藿”(而非“藿香”),都成了安贫乐道、孤标自芳的象征。
藿香在佛教中也叫兜娄婆香。《楞严经》云∶坛前以兜娄婆香煎水洗浴。即此。《法华经》谓之多摩罗跋香,《金光明经》谓之钵怛罗香,皆兜娄二字的梵言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