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如何来生产管理,权威技术
2023/3/26 来源:不详记者杨璐
今年是山东省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一年。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管理技术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此预案是为了指导各地高质量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目标。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今年国家重点示范推广的稳粮扩油项目。该技术能实现在同一块土地上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今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16个省份推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万亩以上。
规范播种
播种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关键,是实现复合种植增产增效的基础。应以“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为主攻方向,切实抓好模式选择、品种选配、种子处理、适墒播种、种肥同播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选择适合模式。各地应结合生产实际,科学选择适宜种植模式。
4:2模式。实行4行大豆带与2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厘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粒以上;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4:3模式。实行4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厘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粒以上;玉米行距5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中间行株距15厘米,亩播种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6:3模式。实行6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厘米,其中,大豆行距45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粒以上;玉米行距5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中间行株距15厘米,亩播种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选配适宜品种。大豆应选用齐黄34、菏豆33号等耐阴抗倒、中早熟、宜机收的高产品种。玉米应选用登海、天泰等株型紧凑、抗倒抗病、中矮秆、耐密植、宜机收的高产品种。
种子精选处理。精选粒大饱满、整齐均匀、无破损、色泽好的种子。播种前大豆、玉米都要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大豆可选用含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等成分的复配药剂,玉米可选用含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噻虫嗪等成分的复配药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
适墒规范播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适宜播期为6月10~25日。小麦收获后若墒情适宜,应立即抢墒播种;若墒情不足,要先造墒后播种。机械播种时要严格按规程作业,先灭茬再播种。采取单粒精播,播深3~5厘米,确保播深和株行距一致。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大豆、玉米播种后进行滴灌、喷灌,促早出苗、出全苗、成壮苗。
种肥同播。播种时应选用适宜机械进行种肥同播。大豆一般亩施专用肥(N∶P∶K=12∶18∶15)10~20公斤。玉米一般亩施用氮磷钾控释肥(N∶P∶K=28∶8∶8,控N≥8%)40~50公斤。肥料应侧深施于种子下方8~10厘米。可根据土壤肥力,适当调整施肥量。
苗期管理
苗期是大豆出苗至开花、玉米出苗至拔节的生育时期。生产管理应以“苗全苗匀苗壮、构建合理群体”为主攻目标,切实抓好化学除草、防病治虫、适期化控、防旱排涝等关键技术落实。
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宜在播后苗前进行,可选用精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等药剂进行封闭除草。苗前除草效果不好或未除草地块,要在大豆2~3片复叶期选择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等专用除草剂进行定向喷雾;玉米3~5叶期,选用硝磺草酮、烟嘧磺隆等药剂进行苗后茎叶定向喷雾。苗后除草要在喷雾装置上加装物理隔帘,将大豆、玉米隔开施药,严防漂移造成药害。在选择茎叶处理除草剂时,要注意选用对临近作物和下茬作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品种。
防病治虫。大豆苗期易发生根腐病、甜菜夜蛾等病虫害,玉米苗期易发生茎基腐病、二点委夜蛾、蓟马等病虫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等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治。
适期化控。大豆由于遮阴易徒长,可选用烯效唑、多效唑·甲哌鎓等药剂在大豆分枝至开花前兑水喷雾。玉米可根据长势在7~10叶期,选用胺鲜·乙烯利等药剂全株均匀喷雾,适度控制株高,增强抗倒能力,改善群体结构。控旺调节剂不得重喷、漏喷和随意加大药量。
防旱排涝。大豆玉米苗期需水较少,一般不需要浇水。但如果抢时播种后无有效降水且叶片失水较重时,应及时浇水,以确保苗全、苗齐。如遇强降水形成田间积水,应及时疏通沟渠排出积水,避免产生渍害。
中期管理
中期是指大豆开花结荚期和玉米穗期。生产管理应以“增加大豆结荚粒数、确保玉米穗足穗大”为主攻目标,落实水肥管理、防病治虫等关键技术,为后期增加粒重创造有利条件。
水肥管理。大豆、玉米生长中期需水较多,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应立即浇水,宜浇小水,不要大水漫灌。如遇强降水,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若出现缺肥症状,应及时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来补充营养,延缓叶片衰老,提高产量。
防病治虫。中期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针对大豆病毒病、叶斑病、点蜂缘蝽、斜纹夜蛾、蚜虫等和玉米大小斑病、锈病、褐斑病、玉米螟、棉铃虫、黏虫、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统一防治。应积极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安置杀虫灯诱杀金龟甲、棉铃虫、斜纹夜蛾等成虫。
后期管理
后期是大豆鼓粒期及玉米籽粒形成到成熟时期。生产管理应以“防早衰、促灌浆、增粒重”为主攻方向,抓好病虫害防治、叶面施肥、浇水排涝等关键技术落实,确保粒多、粒饱。
病虫害防治。针对大豆叶斑病、烟粉虱、食心虫、豆荚螟和玉米锈病、穗腐病、草地贪夜蛾等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精准防治,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叶面施肥。根据植株长势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延长叶片功能期,加快灌浆速度,增加粒重。
浇水排涝。大豆鼓粒期及玉米粒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应根据墒情及时浇水,防止干旱影响灌浆。如遇强降水形成田间渍涝,要采用机械排水或挖沟排水等措施,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
适期收获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在大豆、玉米完熟期进行收获。根据大豆、玉米成熟顺序和种植模式,合理调配机械,适期规范收获。
先收玉米后收大豆。玉米在完熟期收获。4:2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等于1.5米的2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4:3、6:3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2.1米的3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若大豆出现倾斜或倒伏情况,应在玉米收获机上加装分禾器。
先收大豆后收玉米。大豆叶片全部落净,摇动有响声时收获。4:2、4:3模式应选择割台宽度大于1.4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6:3模式选择割台宽度大于2.45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若玉米植株出现倒伏,在大豆收获前对倒伏玉米进行人工清理。
大豆玉米同时收获。大豆、玉米同时成熟,可用现有大豆和玉米联合收获机分别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