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株野菜,逃得过中国大妈的手新

2023/1/26 来源:不详

春天到了,又到了乡野田间公园绿化带等任何有树有草的地方长出大妈的季节。

她们或背着双手目光如炬,俯身来回寻觅;或一屁股扎进杂草堆里,专注埋头薅取;更有能人奋力踮起脚尖,攀上树梢枝头施展挑拣技能…

尽管姿势不同神态各异,但不要怀疑,她们进行的就是同一项运动,那就是挖(摘)野菜。

野菜,顾名思义就是长于野外可供食用的绿色植物的总称,包括但不限于荠菜、艾草、榆钱、马齿苋、香椿芽、婆婆丁等。

大名如雷贯耳,但真要玩一局看图识草,在座的怕是没几位能顺利通关。

所以每每在遛弯时见到如此热闹的劳作场面,老艺术家不免像小朋友一样生出许多问号:

怎么从野草的包围圈中快速识别出占比不到1%的野菜?

如何将看起来差不多吃起来也不差不多的它们一一分辨清楚并安排好食谱?

以及野菜,究竟凭什么吸引着一茬茬借春游之名行挖野菜之实的义务除草大军们,连如此特殊的今年也不例外。

挖野菜,大妈们的迎春仪式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的背后,是没有一株野菜能活过春天。

挖野菜,就是囤菜大妈们独有的迎春仪式。

在小区的防疫关卡还没全面解禁的大半个月前,身为热心群众本人的老艺术家就已经发现河堤边公园里,三三两两采挖荠菜的身影和新绿一同冒芽了。

不扎堆不聚集,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和全程佩戴口罩的不适感,丝毫没有影响她们掐尖打蔓的热情,瞅准地盘后便作鸟兽散,埋头苦干的认真,仿佛每一个毛孔都在呐喊:

为了三月三能吃上一口荠菜煮鸡蛋,冲鸭!

如果说荠菜的破土还只能引发小范围的狂欢,那么到了清明前后,蒿草苜蓿马兰头蒲公英等等一大波野菜相继冒尖儿,野菜的采集工作便从个人行为上升至全民行动了。

△疫情也阻挡不了全民挖野菜/新浪微博

而因为挖野菜上头条的姿势也逐渐丰富起来。

平常坐个车都要被让座的爷爷奶奶们此刻腰不酸腿也不麻了,手拿小铲子提溜着小袋子,就能往坡上窜。

甚至于为了能摘取最嫩的香椿槐花榆钱叶,少部分年逾花甲的老太太们还强势上树了。

别急着向扫墓路上顺便采了把蕨菜回来炒腊肉的父母丢去白眼,真正能在挖野菜大赛中挖出风格、赛出水平的,那都是些为了野菜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神农后人。

比如,湖北襄阳一村民踩着三月的尾巴出门去,在寻觅野菜芳踪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掉进了荒草覆盖、深度达四米的下水井里,最终只能报警求援。

△挖野菜也是功夫活/微博截图

四名同村女子组团前往常州与江阴交界的江心采摘马兰头,因为挖得过于认真全然没发现江水潮涨,回过神来才发现潮水已经漫掉了来时的路。

无法上岸的采挖姐妹团,要是没有民警携带救生衣皮筏艇及时赶到,怕是要抱着野菜游回家了。

同样因挖野菜惊动警察叔叔的还有青岛一位老太太。为了吃上一口野菜馅饺子,这位硬核老人居然从沿线的一处防护网缺口处爬上了高速公路。

全然不顾周围呼啸的飞车和肆掠的尾气,专注地俯身于道路两旁的防护带里挖着野菜,被巡逻民警劝返时已收获了大半袋战利品。

△呼啸的车流也挡不住吃野菜的心/微博截图

如此雷打不动的执着劲儿,让因挖野菜坠井、困于高速的警事新闻每年开春都要重演N遍。

大城市里挖个野菜不至于如此惊心,但同样动魄。

每年春天都要被组团薅秃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园方去年就举着喇叭高呼灌溉用的是中水,也就是居民生活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后的再生水。

可老百姓全然不惧从野菜里吃出一股厕所厨房洗澡水的味道,今年采挖大军依旧来势汹汹,半天就有二十多号人被相继劝离。

为了遏止因为野菜私欲而破坏环境的行为,《北京市公园管理条例》甚至出台了罚款政策:在公园挖野菜被抓,少则50元,多则。

可对于为了挖个野菜,单程车程需要四五十分钟,车费都愿意花掉一两百的人来说,这点罚款还真阻挡不了他们对于野菜的向往。

总之,为了野菜人类可以丧失理智到何种程度,这是不挖野菜的人难以想象的。

为什么中国人独爱挖野菜

如果野外采集工作不是以摸进公园糟蹋环境为代价,倒也算得上风雅。

毕竟采挖野菜是刻进中国人基因里的本能行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诗经》里,被点名的野菜就多达二十余种:

《周南·关雎》里出镜频率之高,甚至高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荇菜就是一种绿叶开黄花的水生野菜,外观习性和莼菜相近,常用来煨汤熬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中的“芣苢”就是以消炎利尿功效而入了药典的车前草,除了常规的熬水泡茶,比较生猛的吃法里还能拿它来做馅、凉拌;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中的“蘩”,是常揉入面团用来做饼的白蒿;“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中的“薇”,是清炒也能下饭三碗的野豌豆苗;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中的“莱”,是如今田间地头最常见,吃法也随便到可炒可蒸只要弄熟就能吃的灰灰菜…

既能采风踏青,还能顺便搞搞联谊,到了唐代,挖野菜这项时令活动则直接被过成了节日。

唐代诗人郑谷曾有诗云:“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这挑菜日,就是当时全民春游挖野菜的节日。

谁能想到,原本定于二月二的挑菜节,随着历史更迭文化变迁,如今倒是成了一年当中最适合理发的日子。

失去了法定节日的光环,可挖野菜的活动仍在继续。

△野菜不只是中老年人的心头好/图虫创意

到了饥荒年代,野菜从常规食物变成了救命稻草,经历过饿到前胸贴后背、只能靠拣麦穗挖野菜求生的祖辈们,对野菜有了戒不掉的情结:

食不果腹的日子里,不要钱的野菜,它能不香吗?

而食物充足的今天,野菜不再能以靠免费笼络人心。在美食作家汪曾祺看来:“过去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倒是为了尝新了。”

有些人从挖野菜中得到的乐趣,远比吃野菜来得多。

年少时生于乡间地头,如今随着儿女迁往城市,久困于钢筋水泥混泥土之间,有幸能在楼顶或阳台开荒种菜的实为少数。

如果没有一畦菜土施展拳脚,那便要趁这春光明媚之季,通过挖野菜来释放蓄积一年之久的农耕欲望。

打开这些人家里的冰箱,就像掉进了松鼠的屯粮仓库,你会看到各种颜色的塑料袋里装着各种你叫不上名字的野菜。

当消耗速度远比不上采集速度时,就需要更多被野菜传说的保健功效忽悠瘸了的家庭成员出来打配合了。

芥菜降脂、白蒿降压、马齿苋降糖、马兰头消炎、蒲公英下火、苦荬菜防癌…

任何一种野菜都能在防治慢性病的领域找到它们的位置,且呈强强联合互通有无之势,彷佛你吃下去的不是平平无奇的野菜,而是九转还魂续命丹。

是不是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暂且不论,可以确定的是,野菜远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绿色安全。

一向被视为山珍的山蕨菜,口感鲜滑爽脆,是农家热炒的当季头牌。

可其中却含有对人类可能致癌的2B级致癌物原蕨苷,通过处理后可减少,但并不能完全清除,尝个鲜倒没事,如果当成常规食物长期大量食用,可就危险了。

即便是不自带毒性的野菜,也要找准地方采挖。道路两旁吸收了汽车尾气之精华,果园菜地里被农药雨露均沾的,长势再好也还是弃之不食为佳吧。

请收下这份吃草指南

虽然野菜有风险入口需谨慎,但绕不过化腐朽为神奇的我国料理大法,让味道苦涩、口感粗糙的野菜,也能化身吃货心中白月光似的存在。

其中吃法最多样也最具操作性的野菜,当属南北通吃的荠菜。可做馅料包成饺子馄饨,也可以凉拌、卷饼、做羹。

在吃上从不认输的苏东坡,就曾独爱荠菜。不仅开创了荠菜蒸白鱼的新式做法,还将一道荠菜羹发扬光大。

荠菜羹又名东坡羹,将新鲜洗净的荠菜、萝卜、生姜和大米一同熬制成粥,和《白鹿原》里度春荒的水饭——“稀溜溜的包谷糁子里煮着绿乎乎的荠荠菜”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在他看来,这道不沾半点荤腥的素粥,饱腹之余味道也挺不赖。

如今被炒成贵货的香椿,用来炒蛋、拌豆腐都够不上炫富,真正奢侈的吃法是盐水稍腌渍后,撇水裹上鸡蛋面糊入油锅炸熟,撒上椒盐食用。

酥脆的口感加上自成一派的香味,吃过这道香椿鱼,才算是没有白白浪费一个春天。

而真正跻身网红食物,把野菜带出圈的还得看艾草。除了艾灸、泡脚作外用,这种散发着清淡香气的草本植物还能内服。

洗净焯水后榨汁,滤去残渣加糯米粉和成光洁无瑕的面团,包入豆沙花生肉松咸蛋黄等馅料,便是近年来风头碾压蛋黄酥的艾草青团了。

细说起来,野菜的可塑性还真是让人敬佩。可甜可盐,可俗可雅,可做家常小炒,亦可做精致点心。

更感人的是,双手挖不尽,春风吹又生。

你有薅过野菜吗?

笺语

编辑

二叔公

排版

Gloria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