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革命富了农家金台资讯

2023/8/6 来源:不详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02013.html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02013.html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莹邓钺洁

去年以来,赤水市葫市镇17支党员农业技术辅导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利用坡地建设中草药种植基地。图为4月7日,葫市镇高桥村党员农技辅导员(右)向村民传授芍药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讯员张鹏摄(贵景网发)

产业革命,利益联结是关键,不能让农民忙了好一阵子,却赚不到多少“票子”。搞好利益分配,既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让龙头企业有赚头,更要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

选准产业、用好组织方式“粘合剂”、搞好产销对接……进入春耕春管春收时节,贵州各级干部带领群众,沿着农村产业革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积极探索,奋力冲刺,剑指最后的贫困堡垒,书写脱贫攻坚精彩答卷。

精准选产业:结构调整“多多益善”

4月1日,赫章县安乐溪乡丰岩村,沿着陡峭狭窄的硬化道路乘车而上。放眼车窗外,满坡的半夏中药材迎风泛绿。

“受疫情影响找不到就业岗位,我没有出门打工,这段时间靠在半夏基地务工,收入多元。”已经搬迁到集镇安置区的农民刘兴成告诉记者,在家能找到农活干,并不着急外出。

乡党委书记蔡明臣介绍,安乐溪乡是全省一类贫困乡镇,为解决文化低无法外出和搬到集镇只有种地技能的百姓的增收难题,选准种植半夏、天麻、百合这些适合当地土壤气候、劳动密集的中药材产业进行结构调整,通过村社一体当好“领头羊”,初步实现村村有产业。目前返乡尚未外出的人中,靠的就是到中药材基地务工获得收入。

劳动密集型农业助农增收,而实施种养并举、长短结合,既能让群众有“吹糠见米”的收获,又有“丰收可盼”的喜悦。

暖暖春风中,清镇市流长苗族乡黑土村亩刺梨摇翠吐蕾。刺梨蓬下错落有致地放置着蜂箱,一排排刺梨蓬间还生长着黄豆苗,昔日荒芜的山坡上生机盎然。

“刺梨、蜂蜜、黄豆会产生叠加效应,一块地里有3份收入,一年每亩地搞个块钱不成问题。”村民赵子华笑着说,当初村支书找他动员把包谷地变成刺梨园,搞一地生多金产业时,他心中还不太情愿,只是碍于情面接受下来,现在看来这条路子走对了。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产业选择是关键“第一步”。全省各地干部在用心用智,既围绕市场精准调结构,又立足实际谋划为民增收,让富民产业“多多益善”。

用好“粘合剂”:高效农业蹄疾步稳

“最近加班加点,24小时不间断育苗,我们要把疫情期间耽误的时间补回来。”4月6日,在位于安龙县龙山镇老场坝居委会的辣椒育苗基地,种植大户汪国江正在和基地负责人一起查看育苗、商议育苗购置移栽事宜。

汪国江说,在龙山镇竹林村村干部的动员下,村里今年流转了多亩土地用于辣椒基地的种植,辣椒收成后,县里引进的公司按照合同以1.6元和1.8元两种不同的价格保底回收,这让他对发展辣椒产业充满了信心。

用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组织方式这剂“粘合剂”为利益联结作保障,我省各地牢记嘱托,不忘初心使命,一方面把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好配合好,向规模、品牌、市场要效益,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农民积极性,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牢牢把握“八要素”,充分理解其中相互连结、相互作用的关系,把市场因素和我们的制度优势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既联得上,又结得上”。

针对一些山区因土地零星分散等因素的影响,特色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引不进来的实际,各地则实施村社一体引领产业发展的办法,让村合作社一头连接市场,一头组织农民。在黔西县中建乡,实行农旅一体化,村村有富民特色产业,通过乡里组建的平台公司从网上销售农特产品,年全乡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冲刺九十天,是为群众的利益而冲刺,用活组织方式为农民谋利益,我们会在实践和探索中越做越好!”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充满信心。

走好产销路:各方共享发展红利

近日,一箱箱装满剑河县林下仿野生木耳干的包装箱被运送至贵州师范大学食堂,自剑河县与贵州师范大学达成“校农对接”合作后,便扩大了林下木耳种植示范园面积。“贵州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的订单让我们能够安心发展产业,现在木耳亩均一季1.5万元以上的收入可直接带动名贫困群众就业,间接拉动人脱贫增收。”剑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帮助黔农产品找到稳定销路,贵州各地机关、学校、企业食堂齐上阵,接过贫困县地里的农产品送往食堂餐桌,为黔货出山做足功课。

用活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抓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组织形式,实现小农户与大服务的对接,推动农村经济从“提篮小卖”“户自为战”向集约规模、现代商贸物流和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我省通过两年多来实施农村产业革命,初步探索出了可喜的经验,取得了可喜成绩:

——补短板,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对接机制。我省各地持续推进绿色农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军营、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重点加强农校对接。有计划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连锁超市、物流企业、电商平台等市场主体对接扶贫产业基地,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联利益,精准帮扶贫困地区促销农产品。近年来我省各地立足极贫乡镇资源禀赋,找准发展绿色农产品切入点,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极贫乡镇生产基地签订长期订单。

——找市场,强化市场发动机带动作用。我省进一步拓宽市场直销渠道,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连锁超市,物流企业、电商平台等市场主体到扶贫产业基地对接,签订订单。

——抓电商,全力激活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各地正推动电商服务站点整合,提升电商运营中心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贵州省多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多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万多个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和近4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构筑起贵州农业发展的组织保障,联结其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民利益,努力帮助广大农民脱贫增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5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