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最低成本的快乐,并且永远美好
2023/6/12 来源:不详前天,朋友圈里看到有人提及世界读书日,我在促狭的办公室里,摆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一本《世说新语译注》,一瓶年的红酒。
年于我有什么深意吗?其实也没有。那年的夏天,好像与其他年份的夏天比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
也许更年轻一些,更积极向上,更喜欢运动,在健身房里挥洒力量。记忆中的一个点是,下班后,骑着单车,穿梭在郊区的村庄里。当地有大片的樱桃树,煞是好看。
一直都很喜欢《世说新语》,里面人物的傲娇、洒脱、真性情,在讲究修身立德的古人里,是不多见的。有时,局促在一个地方久了,壁立的水泥森林容纳不下一颗自然狂放的心。不由人思接千载,神游万仞,心向往之。
等到读了更多的书。才了解到,在那个贵族社会里,几乎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世家大族出身。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而是官N代,富N代。他们本身也都是各个地方的地方官。
如果真的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顶着日头在田里拔草,站立在地头为收成感叹。怕是很难有服药后行散,或者挥舞着麈尾清谈的闲情逸致。
但是你往前推溯,他们的先辈,祖宗。也多是出身于寒族,通过刻苦的努力,一代又一代的进取,成长为世家大族。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都有贵族的存在。只不过一直以来,都讲究的是学而优则仕。一定是先做学问,学问做得好了,名声在外。官职和财富,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到来。
这种学问,甚至需要迎合当时社会的潮流。比如在晋朝。你可能原本师从大儒学习儒家经典,适时地转向方兴未艾的玄学。清誉远播,就会成为士人争相交往的对象。
到如今,寒俊之士向上的道路,无非是高考一途。所谓“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只不过,寒族有寒族的短见,往往过于急功近利。妄图通过一个人或者一代人的努力,大幅度提升一个家族的地位,往往是不切实际的。毕竟,前头的人,已经是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在第三代,第四代,开出美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当是如此。
于个人而言。读书,始终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所以,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别人晒出一排书来。大不以为意。
“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原本是好的,但是不能随意拿来用。比如说,你不能看了一本什么《每天读点心理学》,就是了解心理学了。还有更多更经典,甚至艰涩的著作,可以让人深入去研究和学习。
读鸡汤书,算是读书吗?并不算。一种短浅而功利的价值取向,不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典范。
汲汲于向外向上索求,难免如是。当我们真正地向内审视自己,我们需要的可能并不是一瓢止水,而是想要拥有一个宽阔的,流动的大海。带给我们宽广而深邃的思考。因为每一个人,随着岁月的流逝,都会更多的东西需要去倾吐,去填塞。一个太过狭隘地所在,容纳不下一路坎坷走来的风风雨雨。
一个更丰富的灵魂,才能滋养生命的活力。也许你不曾见过太多的山山水水,未经历过跌宕起伏的曲折道路。但是在书里,有许多人生,许多故事。看到本身,也是一种体验。
假如你现在问一个人,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一定会有很多的答案呈现给你。但是归根到底,我们每个人需要的,都是快乐。
一种从容笃定的心态,一种坐看云起的淡然。暮色里有人等待归来,风雨中有人牵挂担忧。
如果没有,不妨读书。不用樽前强笑,推杯换盏,也不用卑躬屈膝,曲意逢迎。这是一种最低成本的快乐。
而且,开卷有益。无论你打开任何一本书,只要你读上几页,总会有所收获。如果没有,那就多读几种,多坚持一段时间。
等你有了一大片的心田,四季里都会有鲜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