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读书和生活混为一谈
2025/2/24 来源:不详探照灯好书8月入围人文社科原创佳作书单公布,《我在人间折花寻味》上榜。该书作者心岱在做一个“资深煮妇”之余,在自己的兴趣里怡然自得,读喜读之书,写爱写之字,算不得文人,却把平淡的生活过出了诗情画意来,享受着读书和生活“混为一谈”的乐趣。
四川人爱豌豆尖,同样爱豌豆。当你看到什么,会想起豌豆尖呢?心岱的答案是看了顾村言的《人间有味》。“看顾村言的《人间有味》,才知江南也吃豌豆尖,那里叫豌豆头。初时看目录里有一篇《豌豆嫩头》,想着应该是豌豆尖吧,就先看了这篇。因为这个是成都冬天很常见的菜,看着人家写也觉亲切,顾村言说他们家乡叫豌豆头,上海叫豆苗。”如果你看到了豌豆尖,你又会想到什么?心岱说,她想到了粑豌豆(豌豆泥)汤,又想到了唐振常先给车辐先生的《川菜杂谈》做的序;而由豌豆泥汤又联系到了丘彦明先生的《浮生悠悠》一书,书中说荷兰人也喜欢吃豌豆泥汤,并把荷兰人的豌豆泥汤做法也录了进来。年末的一天,我(作者)路过青羊北巷,那是一条深巷,现在老房子已拆,还有两三间旧房和几株高高的老树。有个老人还住在那里,整理了一块地出来,种了些蔬菜,有油菜、小白菜等。其中就有豌豆尖,我那天看到种在地里的豌豆尖,虽然长得不是很好,还是很欣喜。除了喜欢吃清香的豌豆尖、新鲜的嫩豌豆,我还喜欢一道很家常的菜一一粑豌豆汤。粑豌豆,其实就是豌豆泥。把干豌豆煮烂,压成泥,就叫粑豌豆。唐振常先生给车辐先生的《川菜杂谈》做的序,就写到了这个。唐先生说是干黄豆做的,我觉得应该是豌豆。唐先生在文中津津有味地回忆小时候住文庙后街,清晨听到卖粑豌豆的叫卖声,以及黄昏卖粑豌豆的小贩挑子。令唐先生念念不忘的是粑豌豆肥肠汤,这也应该是最正宗的粑豌豆汤的吃法,我也许吃过,记不清了。但现在自己煮粑豌豆汤,不会加肥肠进去。原因实在是肥肠太难弄,不好洗。简单做粑豌豆汤,把猪油在锅里烧化,粑豌豆倒进去炒,之后加开水煮。起锅时放些葱花,有时想吃蔬菜就放些豌豆尖进去,真正的浓汤,而且很香,这个汤有小时候的味道,小时候家里也爱做来吃。原以为这个豌豆泥汤只有我们这里才吃,后来看了丘彦明先生的《浮生悠悠》,才知荷兰人也喜欢吃。那里的做法是用猪骨头、猪脚、猪耳朵等加水熬成浓汤,再把豌豆煮成泥,混合均匀,调成稠状,加入盐及调味香料。书中说,传统的荷兰家庭,冬天煮上一大锅,结冰成块。吃的时候,敲下一块来煮化。煮化之后,再添上青蒜片及猪肉肠。这个豆汤在荷兰也是家常的食物,在餐馆里看不到。但却在咖啡馆里有,特别是冬天,每家咖啡馆都有,并且打的招牌是“老祖母豆汤”“传统豆汤”,用以招揽生意。看荷兰人做豌豆浓汤才真要倒吸一口气,远比我们这儿的做法复杂多了。不过,在寒冷的冬天,喝一碗香喷喷的豌豆浓汤,实在是一件美好的事。书与美食、书与出游、书与节令、书与生活点点滴滴的关联与闲趣,把读书与生活“混为一谈”,诸如此类,在《我在人间折花寻味》一书里还有很多。正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如果你开始觉得生活变得很寡淡,为何不尝试着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不同的味道来?(探照灯好书推荐8月书单,详见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