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的豆苗,就问你馋不馋

2022/5/27 来源:不详

作者

谢决明

形色注册名“期野益智花”,自然爱好者

目前世界上的豆科植物约有属余种,成功挤进种子植物的三巨头(另外两位大佬是菊科和兰科)行列。这三巨头中,兰科多隐藏在人迹罕至的热带密林,其它两位在世界各地则都是大肆露脸的,我所处的江南,如今正好是诠释这种说法的最好时机。在略微背阴的草地上,羽状复叶的野菜everywhere,它们就是今天要谈的杂草级别豆科植物——野豌豆。

江南地区有四种常见的野豌豆,分别是救荒野豌豆(Viciasativa)、小巢菜(Viciahirsuta)、四籽野豌豆(Viciatetrasperma)和广布野豌豆(Viciacracca)。

它们之间的差别可以通过图片很直观地加以区分,这个时节在人工绿化不到位的野外草地一走,用手机基本上就可以拍到除广布野豌豆以外的三种野豌豆,所以我推了很多图片给大家加深印象。相比之下,广布野豌豆反而相对“不广布”,原因大概是花朵太漂亮,容易被人采了吧(开玩笑的,别当真)!

救荒野豌豆

从前闹饥荒的时候

人们就用它的嫩芽当作野菜食用

这大概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救荒野豌豆的嫩茎和嫩叶可当野菜吃

它还有个名字叫大巢菜

大巢菜古称“薇”

《诗经·小雅·采薇》中所说的“薇”指的就是这种野豌豆

其嫩荚果可以煮熟后食用

完全成熟后剥出里面的豆子用来煮粥或磨成面粉食用

其实到了五月下旬

救荒野豌豆的豆荚会自己扭曲裂开

让种子掉落到草丛里

在初夏的炙热阳光下

救荒野豌豆豆荚裂开的声音在草丛里清晰可闻

那种“炒豆子”的声音给人很奇妙的感觉

这是小巢菜

也叫小野豌豆、硬毛果野豌豆和雀野豆

还有翘摇车、翘摇、野蚕豆、漂摇草和白花苕菜等诸多别名

花朵和枝叶都很细小

花色是四种野豌豆里最浅的

小巢菜果荚对生且个头较小

通常内含2枚种籽

有点像迷你的小枕头

四籽野豌豆也叫四花野豌豆

别名鸟喙豆、丝翘翘,为一年生草生植物

它的花朵也很小,与小巢菜不同的是,花朵呈淡淡的蓝紫或者带有蓝紫条纹的白色,花梗更柔弱而细长

小巢菜和四籽野豌豆最容易混淆

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小巢菜的卷须带有分叉

而四籽野豌豆的卷须没有分叉

四籽野豌豆因其荚果中只有四粒种籽而得名

(其实有时候并不止四粒种籽)

这就是颜值最高的广布野豌豆了

密集的紫红色花朵(最多接近40朵),旗瓣长圆形

跟其它几种野豌豆的蝶形花差别很大,让它特别容易辨识

广布野豌豆的豆荚宽扁而种子相对位于中间

也很有特色

看了以上的图片,大家应该有些印象了吧?即便是这样,我依然将四种野豌豆的特征归纳在一张简单的表格里,算是对前面这些图片的一个小结吧。

四种野豌豆形态特征一览表

种类

高度

卷须

托叶

花序花朵

花色

萼齿

荚果

救荒野豌豆

超1米

有2-3分支

戟形,通常有2-4裂齿,

花1-2,最多4

紫红或红色

披针形或锥形

线状长圆形

广布野豌豆

超1米

有2-3分支

半箭头形或戟形

花10-40密集

紫、蓝紫或紫红

披针形或锥形

长圆形或长圆菱形

四籽野豌豆

不足1米

无分支

箭头形或半三角形

1-2

淡蓝色或带蓝、紫

圆三角形

长圆形

小巢菜

不足1米

有分支

线形,基部有2-3裂齿

花2-4

白色或淡蓝青色

披针形

长圆菱形

中国古代将生物量较大的野豌豆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偿食物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救荒野豌豆(薇),我们在《诗经·小雅·采薇》里已经有所领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此篇写出身份卑微的戍边服役之人常年在外的思乡之情,那些士兵不会没事采薇玩,应该是作为粮食不足的一种补充,军营可以理解为部队的巢穴,军营里吃的野菜叫大巢菜不是也很合理吗?然而这名字一听也不是那种大户人家开小灶所用的食材,因此宋朝的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野菜是“微贱所食,因谓之薇,诗以采薇赋戍役。”

薇者微也,乃微小之意,既指此草形态细小,也指吃它的人地位卑微,达官贵人是不吃的,明朝周王朱橚的《救荒本草》提到它的时候也只是简单的一段话:

生田野中,苗初就地拖秧而生,后分生茎,义苗长二尺余,叶似胡豆叶稍大,又似苜蓿叶亦大,开淡粉紫花,结角似家豌豆角但秕小味苦,救饥采角煮食或收取豆煮食或磨面制造,食用与家豆同。

我们可以假设,古人对于植物的区分没有今人的细致和系统,所指的“薇”可能还不止救荒野豌豆一种,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古人没有把它当美食的原因,《救荒本草》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秕小味苦),这个苦味其实就是有毒素存在的缘故。

从逻辑上讲,一种植物如果美味可口而又绝对无害,是不太可能存活以致泛滥到广大地区的,它们必定有某种防止被吃光的机制,最常见的就是毒!常有人跟我说,毒药不能撇开剂量来讨论,他们的观念中,大概只有夺人性命的才算毒。

我们可以将草本豆科植物的嫩芽大而化之地统称为“豆苗”,适量采集这些豆苗回去煮或者炒着吃,通常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因为高温能破坏一些毒素的活性。但是用来做主食,可能就会有一些麻烦,尤其是植株开花结果的时期,为了保护种子不被动物吃掉,全株含有的毒性会大大增强,长期或过量食用就有致命危险!

《史记》的记载似乎就佐证了这一点:“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这两个老兄不吃粟(谷物),长期采薇充饥,最终据说是饿死在首阳山下的,如果野菜不匮乏,造成他们死亡的最大可能还是中毒致死。

经科学分析,豆科植物中含有脂肪氧化酶,蛋白酶抑制剂,致甲状腺肿素,抗维生素因子、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和氢甙等物质,一听这些名字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些不是人体营养物质,摄入过多必然会引起肝肾中毒。

我无意跟那些坚持认为在不讨论毒副作用前提下建议喝树皮草根汤养身治病的人争论,在彼此都无法说服对方的情况下,保持沉默作为妥协可能是比较现实的做法,愿意思考的朋友当然也可以思考我一贯的看法:在彻底弄懂之前不轻信,不以身试药。

我不建议大家出去体验古人采薇的浪漫(或无奈),毕竟现在的人不缺这一口。

现在到了测验时间,我给出几张图片,大家能分清这些野豌豆吗?

题目一:这是哪种野豌豆?题目二:看到细小的白花,知道它是谁了吧?题目三:它是谁?题目四:这个特征很明显……最后的答案在我的手上:从左到右分别是四籽野豌豆、小巢菜、救荒野豌豆。

附加思考题:这只蜜蜂为啥要啃咬野豌豆开过花的子房?

-END-

编辑

刀刀

重拾自然

—让科普更加科学让科学更接地气—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