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真正践行
2023/1/26 来源:不详“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耳熟能详的话成为一句最好的祝福语。
写出这句话,写出了对即将远行者的美好祝福。听了这句话,听出了亲朋好友对自己满心的关怀。浪漫、温馨的祝福语,在现实中却总会失去它的美丽。
多少人,出走半生是真,归来仍是少年却是奢望。
多少人,出走半生,归来的是一颗追名逐利之心。
多少人,出走半生,归来的是一颗精疲力尽之心。
多少人,出走半生,归来的是一颗看透世俗之心。
多少人,一旦出走,再无归来。
唯有他,陶渊明,真正做到了半生出走,半生归来,归来之时,虽不是少年身,但却依然是一颗少年心,一颗不失初心的少年赤子之心。
今日分享,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世界,看一看他半生归来的那颗赤子之心。
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0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活到半生,小编最羡慕的人是什么样?乡间有一亩半分地,有三件小木屋,用竹条或者灌木丛围一方菜园,种上几株萝卜,几棵白菜,栽上几颗小葱,院子里再喂个三三两两的母鸡。
尤其是疫情被封锁在10平米左右的客厅,只能借助阳台上的防盗网看外面的世界时,这种羡慕更加在心里疯长。这个时候,屡屡想起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其一)。
朋友圈里,朋友们晒出了各式各样的乡间生活。有的朋友锅里已经放上油了,转身去菜园子里摘上一颗新鲜的大白菜;有的朋友在自家院子里自制了一架古香古色的秋千;有的朋友带着孩子漫山遍野的奔跑还不用戴口罩……这个时候,再看看自己身处的这一方狭小的天地,着实觉得心中沉闷。
所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大概不仅仅是陶渊明有着这样的想法,这世间的万千众人,如果可以卸下一身的负担,谁不愿意过上这样几天闲适惬意的日子?
02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陶渊明,半身归来的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当然也有过“误落尘网中”的混沌日子。
陶渊明的一生,虽不爱做官,但却仍然因为生计选择出仕。他在《归去来兮辞》前的小序中曾经详细介绍过自己的出仕缘由。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陶渊明家里贫困,仅仅依靠耕种没有办法实现生活的自给自足。家里孩子众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多余的粮食,陶渊明自己也没有维持生计的本领。在养家糊口的现实面前,陶渊明在亲友的劝说下,叔父的帮助下,陶渊明被任命到一个小县城做官。
然而,天性爱自然的陶渊明,身在官场之中并不自在,即使是饥寒交迫,他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心意让做官束缚住自己的心灵,于是毅然归隐田园。
结合历史记载,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在当时污浊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要学会曲意逢迎,谄媚阿谀,这样的技能是一身正值的陶渊明所不会也不屑于去做的。于是,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大诗人陶渊明,从此一去不回。
他的半生出走,为的是养家糊口,为的是面对现实。
他的半生归来,为的是洁身自好,为的是拥抱理想。
哪怕出走半生,归来的陶渊明仍是少年,一颗少年的正直之心,一颗少年的赤子心心。
0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出走半生的官场生活,在陶渊明看来,是“尘网”,更是“樊笼”,在这张遍布身边各个角落的“尘网”中,陶渊明片刻不得自由;在这个门窗紧闭的“樊笼”里,陶渊明无时无刻不在向往着笼子之外的生活。
归来的陶渊明过得究竟如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十余亩地,八九间草屋,房前屋后榆柳成荫,院子里开满了争春的桃花李花。抬眼望见远处的邻村房舍,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这样的情景,似乎就是小编心里的理想生活。陶渊明在这里,居住得闲适悠然。
曾经威风赫赫的官老爷,竟然开荒做起了农民,这要放在现在,大约可以预定几天的微博热搜。
他很勤奋,有他自己的诗为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每天早出晚归,认真耕作。可是陶渊明这个农民当得的确不咋地,同样也有他自己的诗为证,“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早出晚归,认真耕作换来的结果却是“草盛豆苗稀”,可见,他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
可陶渊明半生归来,真的只是为了当一个农民?
不,他要的是随性与自由,是恬淡与现实。他追求的是他自己心中理想的“自然”生活。
关于陶渊明,小编的心里是复杂纠结的。
学生时代,我看不起陶渊明,学《归园田居》(其一)学《归去来兮辞》,哪怕老师已经讲解了他的伟大人格,但我始终认为,他的归隐,是懦弱,是不能适应社会,是自己人格的缺陷。
后来,参加工作,开始向往陶渊明的生活,每天忙碌的工作,繁杂的人际交往,各种需要应付的应酬,都让很多人心生疲惫,当然身处在世俗中的小编也是如此。偶尔,和同事一起,来到一片乡间农家乐,哪怕只是在院子里坐上一盏茶的功夫,那份闲适,真的就如陶渊明笔下描写得一般美好,“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恬淡实在太令人向往。
如今,我对陶渊明怀有深深的敬意。我敬他一生,明确自己心中所要;我敬他一生,敢于取舍,敢于放下;我敬他一生,能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我敬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我敬他半生归来仍是赤子之心的坚守。
呜呼,陶渊明,你真的活成了我心中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