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服务团专家徐沛然持良种择良人授

2025/3/14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68801_0.shtml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在广袤的田野上,我省的女农业科技工作者正发挥着“半边天”作用,用一句句铿锵誓言、一次次勇毅担当,用心用情播撒“智慧农业”的种子,呵护科技之花盛放沃野千里,把论文扎扎实实地写在了南粤大地之上。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和新快报共同推出《科技兴农巾帼群英谱》系列报道,通过一个个带有泥土芬芳的故事,呈现我省为乡村振兴提速的科技兴农“她力量”,其中包括了佛山市妇联推荐的巾帼农业专家徐沛然。

徐沛然。(来源:新快报)

徐沛然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主任、广州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品牌农业研究院执行副秘书长

擅长领域:豆制品加工、大豆食品、饮品深加工,大豆产业经济、豆制品品牌推广

曾获奖项:团队主持的大豆项目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各一项,大北农科技奖二等奖一项。个人获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先进工作者。

“一路走来,初心不改。推动南方大豆产业、推广优质安全的豆制品是团队和我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徐沛然

自小生长在北京的城市姑娘徐沛然,留学归来后来到广东,走入农田,将专家团队的优质种苗播撒在南粤大地。从育种、种植、收获到加工、销售,她奔走田间地头推广大豆种植新技术,帮助农户增产增收。“我们竭尽心力,就想把大豆种植的‘芯片引擎’一步一步从实验室里带出来,将团队科学家们的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她说,持“良种”择“良人”授以“良法”,让乡村受益、农户收益,是团队每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科技创新强种业“芯片”

佛山里水鲁港村贤鲁岛上,金色稻浪随丰收的喜悦已然褪去,喜人的碧绿悄悄覆满田地。“刚刚收获了水稻,现在轮种大豆、玉米和番茄。”徐沛然戴一顶草帽走在田间,不时蹲低察看豆苗长势,“这是最好的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表现都很优秀。”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徐沛然,年底进入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任产业办公室主任,专注于种业优选、种植模式探索和经济效益释放的大豆全产业链条的搭建。

潜心钻研几年,团队成员迫切期望将停留在象牙塔内的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提升广东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和鲁港村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年5月,团队的示范种植基地落地贤鲁岛,数百亩撂荒地成功流转,开始复耕复垦。土地潜能被释放,鲁港村集体经济收入随之增长,农户也拿到了稳定的租金。

但在徐沛然看来,这些利好只是开始。“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种植、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带给农村更丰厚更长久的红利。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推广优质种子。”说起种业推广,徐沛然思路明晰,“推行‘三良’结合,所谓良人,是找到愿意投身乡村振兴的人,他可以是种植户,也可以是农业企业;所谓‘良种’,是来自实验室的优质种子;我们将所有种植技艺倾囊相授,用‘良法’实现科技兴农。”

佛山市领导来到鸿景农业基地考察调研,徐沛然介绍基地情况。(来源:新快报)

聚合“三良”提质增产

徐沛然认为,科技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支撑,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集中转化与示范,将促进农产品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取得质量、效益与生态并重,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更能够为农户稳定增收提供新的路径。

11月下旬,徐沛然带队前往佛山三水和高明考察合作基地的收获成果。“是由我们扶持的大豆种植基地,为响应国家大豆扩种目标任务通过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对接而成,去年开始种植,一共多亩。”她笑着说,项目初始阶段,基地人员对徐沛然团队的种业资源并不了解,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播种,直到收获期才大开眼界。

“国字号的大豆‘芯片’名不虚传,这个品种太厉害了!”农企负责人由衷赞叹,告诉徐沛然之前所种的本土大豆亩产最高不过来斤,而此番“尝新”,每亩竟然收获多斤。“翻倍的产能让他们喜笑颜开,我们也非常开心。”徐沛然说,基地今年最重要的工作是大面积做种子的繁育,在繁种育种的过程中同步对接种植基地,将示范效应辐射至更大领域。

记者了解到,出自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包括大豆在内的20多种优质种子,在徐沛然团队的大力推动和推广下已“走出”实验室,扎入泥土中,“它们在丰收期的表现一定会令农户满意,这就是农业科技的力量。”对此,徐沛然很有信心。

—END—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