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求上进,种豆草盛豆稀写诗自嘲,论
2023/4/27 来源:不详白癜风的治疗办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375991.html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无奈。有时候,面对尴尬,我们自嘲一笑,会化解很多的困扰;面对无能为力的缺陷,我们偶尔“自黑”一下,也是一种自我压力释放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关于自黑这件事,不是现代才有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陶渊明,是怎样“自黑”的,先来看他的一首诗:
《责子》魏晋.陶渊明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四十四岁左右。诗人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调侃自己的五个儿子不求上进的状态,其中又不乏对儿子们的深厚的骨肉亲情。
起句说“我”两鬓斑白,肌肤松弛,已经垂垂老矣。虽然有五个儿子,但是却没有一个喜欢读书的啊。下面几句就开始说几个儿子们的情况。
第一个儿子阿舒已经十六岁了,懒惰起来那真是无人能及。第二个儿子阿宣也马上十五岁了,一点也无心读书作学问。这里“志学”指十五岁的意思,古有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的说法。
阿雍和阿端是双胞胎,也是第一个妻子所生。他们今年也都十三岁了,竟然到现在连六与七都识不清楚。连最小的儿子通儿(为第二个妻子所生),年近九岁,一天到晚只知道贪吃寻找梨与栗。
天命果真如此啊,虽然孩子们降生的时候,陶渊明也曾寄予几个孩子厚望,希望他们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但是,看眼前的情况,似乎也只能如此了。虽然是孩子们的父亲,但也无法改变他们不爱读书的事实,天命如此,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姑且饮酒吧。
试想一下,现如今的父母,要有一个这样的熊孩子都够人头疼的了,何况是五个?以某些父母的教育理论,那不得气死才怪呢。
天下的父母爱子之心同样深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也同样热烈。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样样优秀,再看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的要命。于是又以各种填鸭式的补习,企图来让孩子变得优秀,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我们不妨有时候学一学陶渊明的这种心态,即使是批评孩子,也显得不是那么死板,多些幽默诙谐孩子可能更容易接受一些。再者,每个孩子生下来智力都有区别,接受能力更是千差万别,个人喜好也不尽相同,如果只是按照父母强加的意愿,反而会让孩子难以接受。
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与其闷闷不乐,倒不如学下陶公,偶尔“自黑”一下也未尝不可,即缓解了紧张的压力,又宽广了心胸,修炼了性情,何乐而不为呢?
陶渊明式的“自黑”当然不止这一首诗,还有一首大家也非常熟悉,我们也来简单看一下: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一首表现其归隐田园生活的小诗。作者在南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草盛豆苗稀”看来也种的不咋样,那田间的草比豆苗还要繁盛。诗人从早到晚,都在这一片田地里躬身劳作,夕露沾衣又如何,只要心中信念如明月一般的纯真,又有何妨?豆子种得好不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诗人享受这样归隐田园的幸福生活,享受每一个劳作的过程。
其实,不管是《责子》还是这首《归田园居》,我们都可以看出来诗人那种心宽气朗的胸怀。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也许是我们一生都要去学习的生活智慧。